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林天瑞/Lin Tien-jui
西子灣/Hsitzu Bay
油畫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53 × 45.5cm(10F)
1997
No.
2701
作品賞析
出身於茄定海邊的林天瑞先生,對海情有獨鍾,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夕陽西下的西子灣景緻。構圖上,右半邊的大型岩礁為前景,其餘岩礁略作平行佈列,大小、明暗暗示了透視遠近。全幅作品以暖色調為主,滿天的雲彩映照在岸邊岩石上,藍綠色調的海水與墨綠褐的礁岩虛實相應。畫中並以畫刀刮抹出西子灣的白浪與紅彩,林天瑞先生使用畫刀之筆觸簡潔流暢、力道美妙,畫刀行進中利用顏料厚度重疊堆砌,自然形成陰影暗線,推演畫面空間效果;厚彩重顏堆疊的畫面,有時粗糙,有時斑爛,凝煉的筆觸與肌理,是畫家累積多年顏料揮灑的經驗,賦予刀筆瀟灑精準的生命力。 (撰文/曾媚珍)
藝術家小傳
父親以做糕餅為業。九歲才進入日本公學校就讀,在校以善畫聞名。在公學校修畢高等科二年後,林天瑞繼續進入台南專修工業學校土木科,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並跟隨顏水龍先生學習設計與繪畫,被收為入室弟子。 一九四九年,顏水龍受聘為「台灣省工藝品推行委員會」委員,兼設計組組長,林天瑞隨師北上,在老師推薦下進入該會工作。該會辦公地點為中山堂樓上,中山堂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展覽場地,因地利之便,結識了當時活躍藝壇的畫家︰楊三郎、李石樵和藝評家王白淵、漫畫家葉宏甲等人。為了學好素描,林天瑞再拜李石樵為師,連續四年風雨無阻,每天到畫室報到,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夫。除了工作時間外,他所有時間都拿來作畫,金潤作等一班好友,為他取了「志美林」的封號,指其為「志在美術殿堂的人」。而從一九四八年他就向「省展」與「台陽展」挑戰,前後受賞無數次,包括台陽展的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林天瑞回到高雄,好就近照顧年事已高之父親,同時在市立女中擔任美術代課老師。期間,林天瑞拜訪了劉啟祥,並在「啟祥美術研究所」義務擔任助教。 一九六一年成立「林天瑞設計工作室」,後立案為「林天瑞美術設計公司」,承攬業務包含極廣,業務繁忙使他一度無法參加畫展。但是他並未停止繪畫,自六二年起,林天瑞的活動和創作量可算是高雄美術界最多的人物。 林天瑞的繪畫可分為幾個時期,且風格多樣,顏水龍的啟蒙、李石樵的磨練、劉啟祥的影響、加上自己的努力,使他的畫風自有個人的鮮明風格。五○到六○年代初,其創作的〈風景〉、〈室內〉、〈芭蕾少女〉與〈靜物〉等,有著古典寫實的風味。此一時期的後半,他也同時創作具有高雄風味的作品,如︰〈蟹〉、〈魚群〉、〈貝殼〉、〈佳洛水〉等。七○到八○年代的風景寫生,〈太魯閣〉、〈蘭嶼〉、〈旗津海岸〉、〈閒〉、〈泊〉……,不只是描繪自然,還對應了人生的感嘆。此一時期他的畫刀,運用得爐火純青,已不同於劉啟祥的畫刀筆觸。 八○年代後,旅遊寫生成為林天瑞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因為已無後顧之憂,乃可以隨性發揮,他的線條、筆觸與色彩都更形自由。縱觀他從學畫開始,由人物、靜物到風景,自古典寫實到抒情、表現到自然主義,他所展現的是一種堅定、沉靜與溫和親切的生命力量。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