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陳聖頌/Chern Shenson
秋黃之三/Autumn Yellow-III
油畫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150 x 200 cm
2019
No.
05392
作品賞析
顏色,對每個畫家而言,總是存在著某種敏感,並非針對某個色彩獨有鍾情,而是在某種情境下的過敏,所激起出色與色之間的配置,那一顏色的使用,肯定是關乎情感、記憶與生命的,同時也是一種創作當下情緒的沉澱。
畫家陳聖頌2019年的作品〈秋黃之三〉,直接地以顏色「秋黃」為題,這個「黃」除了是畫家當年度的主色,亦涉及到畫家生命經驗的反芻和對故鄉土地情感與精神的表現。〈秋黃之三〉一作,來自台灣西南平原的土地、河流、水道、魚塭、鹽田、稻田等等的景象,以鮮亮大面的絡黃或橙黃橫刷過畫面,來和深褐、深藍與淺藍作出強烈的明暗對比,簡單的幾道帶著光亮層次的斜橫線條,切出了畫面空間也拉大了畫的視覺張力,在張力中將秋黃沉斂而溫潤的色光澤質給鋪刷出來。
鋪刷是在形容畫家的繪畫方法,陳聖頌以軟性羊毛筆刷來畫,羊毛刷只能以稀釋薄塗的方式來層層堆疊,也因此讓畫家與畫面有著更為緩慢的對話時空間,更與畫面形成一個搏鬥場,畫面的構成、造形、層次與質地等便在作畫時的諸多「之間」裡被創發,因而讓我們見到他畫面中的那些留白刷洗的破綻、暈染跡痕、滴流油漬、薄塗層疊和通透刷擦的油彩分子化,成為某種獨特的「凝結層」語言,這種凝結層作用著繪畫的表面,會直驅我們觀看者的視觸感官,進而創生出新的繪畫圖像與繪畫性的感動模式。
〈秋黃之三〉一作,即是在這樣的繪畫性探索中所帶出的繪畫表現,將那澄黃、絡黃、土黃與赭黃的細膩色澤化成一片秋黃,那是屬於南國陽光下的炙熱日照與夕陽餘暉的色溫光線獨特的土地的顏色,是陳聖頌2004年回歸繪畫後對於土地的重新觀看與凝視所鋪陳出的樸實色彩,亦是土地的精神深層的繪畫語彙。(撰文|黃志偉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專任副教授)
藝術家小傳
1954年生於雲林北港的陳聖頌,受父親怡然提筆的模樣啟蒙,從小喜歡繪畫。就讀雄中時為自己定下美術志向,跟隨雄中美術老師羅清雲學畫。就讀臺灣師範大學西畫組期間,受席德進影響深遠,得以跳脫學院派的師範傳統體系,走入藝術家之道。1976年畢業就業後,陳聖頌向李仲生習畫至1982年,李仲生的創作觀念與「自動性技法」給予他極大啟發。談起兩位老師的影響,陳聖頌說:「李老師教的是一個變,去順應這個時代的變。而席老師教的是一個道,要培養一些不變的道去提煉自己」(林小溪,2022)。
1983年陳聖頌前往歐洲,就讀義大利羅馬藝術學院繪畫系(1988年畢業),從而接觸80年代的超前衛藝術、新表現主義與貧窮藝術等流派,興起他對藝術與環境之間的關心。1996年他結束旅居羅馬13年的藝術生涯,回臺後外在環境的落差,讓陳聖頌經歷創作的潛沉與掙扎,卻也促使其重新認識土地,從連接故鄉北港記憶的西部海岸之中,淬煉出對臺灣更堅定的情感。從事抽象繪畫表現已超過40年,陳聖頌每一時期的風格都不盡相同,早期色彩基調為黑、灰、白,因為那是所有色彩的凝煉;後期土地的顏色則愈來愈濃,自言藝術是人生境界的不斷突破,對他來說,土地提供了生命的養分,也是創作的動力,「我繞了世界一圈回來,原來最美的風景在我腳下」。(整理|郭冠廷)
參考資料:
1.林小溪,2022。虛實之間:陳聖頌。藝非凡美術館網站,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檢自:https://reurl.cc/WN806D。
2.本事文化,2018。風影.季節|藝術家陳聖頌。YouTube,瀏覽日期:2024年4月22日,檢自:https://reurl.cc/pvKalb。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