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全都露OPENCAMP
全都露 OPENCAMP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全都露OPENCAMP
全都露 OPENCAMP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余承堯/Yu Cheng-yao
魏武帝短歌行/Wei Wu Emperor Short Song
書法
墨、紙本/Ink on paper
68 × 215.5cm
1990
No.
593
作品賞析
此幅書法作品乍看之下猶如黑暗中擎香擺動的光之舞,線條近似閃電般隨機的顫動延綿,字型結體因筆勢的迅速移動而瓦解成曲折線條,只有少許字形仍可隱約顯現;在連綿不間斷的篇章之中,筆勢線條時而狂舞、時而輕巧飛動,展現出寬扁粗細的豐富變化,其字形歪曲扭轉曲勢之大,令人目不暇給。全篇結構比重因作者書寫過程的姿態與執筆技巧,因此偏右上傾斜揚升。款識文字細瘦而流暢,以三行排列整齊有序,上下的留白效果在整體之中顯得舒緩自然,與本文對比出奔放與沉靜的和諧美感。主文篇章滿佈魏武帝之豪情壯志,字裡行間可瞥見文意的風雲氣魄;最後的落款與黔印則透露出作者溫文內斂的氣質。(文/李幸潔)
作者款識(落款簽名年款):庚午夏日。寫魏武帝短歌行。余承堯。
作者鈐印(朱文白文):余承堯印(白文)。
簽名位置:左
釋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社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鳴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公。
關鍵字:草書、短歌行
藝術家小傳
一八九八年生於福建永春縣洋上鄉。早年曾從木匠學做木器與漆器。一九一一年後,發願讀書,接受新式教育。一九二○年,東渡日本,攻讀經濟,後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鑽研戰術。至一九四六年以中將官階退伍,結束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戎馬生涯;投入商界經營藥材生意。一九四九年大陸淪陷,從此獨居台北,繼續經營藥材生意。一九五四年,退出商場,遷居中和,過著研聽南管,讀書吟詩的隱居生活,也開始作畫自娛;此後三十餘年的生活即為如此。一九六六年應邀參加美國巡迴聯展;然先生作品始終未能為國內所賞識。直至一九八六年,先生以八十八歲高齡始於台北舉辦首次個展,造成空前轟動,被譽為現代水墨畫大師。一九九三年四月逝世,葬於故里洋上鄉,享年九十五歲。 如果以傳統的立場來看,先生的山水畫根本談不上「筆墨」。他的筆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可稱之為「亂筆」。那些「亂筆」在畫面上呈現的是緊密得無以復加,使筆的痕跡顯得十分外露、唐突而無「章法」;他完全不顧慮到用筆的「規律」,構圖安排也不守任何法度。如果說傳統筆墨所追求的是「有法」的理性安排,而他筆墨則反其道而行,熱衷於「無法」的騷動呈現。筆墨對他而言,純粹由於形象的需要而運用,為了達成山水層次的目的而存在;並非由於它可以獨立存在某種美感價值。 明清以來,傳統文人畫的發展,揚棄了「形似」,走向內在氣韻的追求。它能超越形象的束縛,藉筆墨傳達意味深遠的弦外之音;相對的,也使形式內容愈來愈貧乏。先生的無師自通,使他沒有誤入筆墨的桎梏中。他的筆墨是近乎本能、素樸的表現;每一筆都直來直往,沒有規範的「亂筆」,千條萬條實實在在的塑造出形象的質感與形態,他的山水,總是很少留白,在密實複雜之間,有清晰可辨的層次關係;經過山體分塊組合,其中又各自有不同的氣勢生命。先生的山水之所以感人,在於他所描繪的是一個有生命的自然景致:頑強的山峰,堅實的岩塊,濃郁的樹叢,順著山勢及蜿蜒的曲徑、流水,可尋找更深的源頭,一個令人嚮往的山林,充滿生機的自然。中國山水畫,自北宋以後就絕少有如此成就。先生的山水,無視於傳統的「法度」,卻能與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峰相呼應,這是我們對它選賞與推崇的原因。 在六○、七○年代的中國,相對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台灣在藝術上職責是如何維繫中國固有傳統文化。先生的創作態度在當時受到漠視,是可以理解的。到了八○年代,由於經濟的成就提高台灣的自信心,在文化上比較能以開放的態度評價現代水墨畫。在此情勢之下,先生山水畫那種非傳統的「亂筆」,反而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與欣賞。當我們重新評價先生作品時,它同時提供一個重要的指標,讓我們重新思考水墨畫在「傳統的束縛」與「現代的迷惘」中,走出一條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路來。 (文/陳宗琛)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