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016_a001

  • 陳水財 /Chen Shui-tsai
  • 蘋果新滋味之二/New Flavor of an Apple II
  • 油畫
  •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 78x80cm
  • 1991
  • No. 05016

作品賞析

陳水財(1946-)在1980年代,開始嘗試《人頭》系列的創作。不同於對高雄城市建設與景觀的現實描繪捕捉,藉由這些五官被略去的人頭,呈現共通性的「現代人」的臉,更轉往精神向度的內在表現。《人頭》系列,可分為1994年之前的「鬱黑時期」,和1999年之後的「年華似水」時期,此時陳水財也於繪畫媒材中混合墨、壓克力顏料、樹脂等,讓顏料增加厚度、稠度,也具備光澤的層次,並賦予作品東方水墨的精神氣質。
〈蘋果新滋味之二〉創作於1991年,此時陳水財將人頭與蘋果相並置,同期的其他作品尚有如〈肖像與蘋果〉,藉由是蘋果、非蘋果,是臉非臉的形象,在造形上形成對應與趣味性之外,更深沉的是對於表象、真實與非真實的意義辯證。畫面中的蘋果置於灰濁的堆疊顏料中,顯現不斷交錯覆蓋、塗抹的厚重肌理,層疊凝滯的混雜色調中,稀釋過的紅色顯得格外突出,於其他顏料之上,形成自動性的拓暈、滴流效果。紅色是蘋果的顏色,然而又成為對比於黑色之外的強烈鮮明色彩,傳達藝術家內在與精神性的思想意念。(撰文|楊佳璇)

藝術家小傳

陳水財1946年出生於台南七股的鹽村家庭,是九個子女中的長子,陳水財從就讀後港國小時就展露美術天分,初中進入美學風氣興盛的北門中學,畢業後選擇台南師範就讀。從台南師範畢業後,回到母校後港國小任教,期間在郭柏川畫室學習素描,接觸到郭柏川的繪畫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他日後創作走向。在國小三年服務期滿後,陳水財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繼續進修,老師李石樵、廖繼春等都帶給他許多創作上的啟發。當時適逢台灣現代繪畫風氣的轉捩點,讓他開始去思考何謂藝術的本質,更激發了他往後推動藝術革新的動力。
結束師大課程後,陳水財回到高雄任教,適逢台灣鄉土運動蓬勃發展時期,陳水財心中的鄉土就是每天生活的空間,創作題材以「都市生活」為核心,藉由描繪卡車、廠房、行道樹、機車等現實景觀,或是生活周遭的人像,展現當時高雄的工業都市樣貌。陳水財的生活圈始終緊緊圍繞著高雄,創作外也在高雄美術現代化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曾參與南部藝術家聯盟、《藝術界》雜誌、高雄現代畫學會、《炎黃藝術》雜誌、「新濱碼頭藝術空間」創立等組織與活動,並以力道深厚且立論精準的藝評風格,得到「高雄三支筆」之一的尊稱。陳水財並於2010年榮獲高雄市政府頒給文化界的最高獎項「高雄文藝獎」。(撰文 | 鄭皓勻)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