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沈秋大_獵人成果分享

  • 沈秋大/Yaguyaguts Aerozangan
  • 獵人成果分享/Sharing Hunting Results
  • 雕塑
  • 牛樟(原名:a va nu)/Camphor wood
  • 41×66×141.5cm
  • 1976
  • No. 3054

作品賞析

  曾經花一段時間到各地的廟宇,拍攝傳統建築壁堵、員光、豎材等的精彩雕刻,對於雕刻師傅能充份利用每個建築構件的形式,盡情揮灑創意,常有驚豔之感。尤其最喜歡看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故事人物,在有限的空間內,卻活靈活現地上演著書中戲碼:無論是捉對廝殺的場面或是感人肺腑的劇情鋪陳,都讓人身歷其境。已故原住民藝術家沈秋大的「獵人成果分享」,利用高約一米四的厚木料,直立有如屏風,再以浮雕方式刻畫族人獵食景象;特別吸引我的,是他藉木材的長形上下分為三層,每一層各表現不同情景,有如連續的故事發展,其敘事性的方式雖然與台灣傳統雕刻不同,卻各有巧妙之處。
經過實際拜訪沈秋大現仍居佳興村的兒子一同樣從事雕刻的沈萬順,並蒐集相關的資料,發現佳興村是著名的雕刻村,而若要追溯佳興村立體雕刻發展史的輪廓,於日治時期出生的沈秋大,正是目前一個較清晰的起點,繼之開始有較清楚的脈絡可循。
沈秋大生於日大正4年(1915),卒於民國84年(1995)。幼時受父親的啟蒙,是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受過日本人木雕教導的第二代雕刻家。其雕刻技藝精湛,曾擔任學校的雕刻老師。當時,日本對排灣族雕刻文化作品,非常喜愛,常在當時的村內,召集雕刻師陳列個人作品,加以收購。因此直到今日,在日本仍可看到許多沈秋大師生的作品。
沈秋大在高雄學過木雕,較特別的是,當他回到部落後,卻能融入自身的文化元素,走出屬於排灣族自己的立體雕刻風格。創作的主題則是從小便熟悉的族人生活中之打獵、勞動的形象。他能夠掌握人像比例與肢體動作,而非生硬而制式化的表現。作品有立像,也有群像,如本館收藏的另一件(五人豐年祭)就是小型的群像作品。
然最特別而精彩的表現是「屏風」形式的作品,巧妙利用木材本身的形狀,來變化人物情景的安排,格外具創造的藝術趣味。屏風有作為屏障遮蔽的功能,此作則可視為浮雕藝術作品。其木雕屏風大致有透雕及浮雕二種,有的屏風整座以透雕的形式表現,讓光線通透;此作則上方是透雕,下方或許因材質較厚,而以浮雕保留背後底層,整體看來較為厚實穩重。另外,色彩方面,有別於原木單色作品,而在重點加上鮮豔的紅、黃、黑、白色,顯得華麗亮眼。
仔細觀賞屏風作品的中間層,此部份刻畫最為詳實,整個場景有不同的打獵活動開展,廝殺激烈。最左邊的三位勇士手執尖銳長矛,奮力向前,加上最佳助手一獵犬的協助,分別從上、中、下方同心協力圍攻,讓梅花鹿無所遁逃;右邊描繪的是獵山豬︰體積龐大的黑山豬是視覺焦點,頸下被勇士迎面一刺、鮮血直流的慘烈,突顯了打獵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緊張氣氛。整個獵殺的動勢有上有下,增加了戰況激烈的動感。依其時空層次之鋪陳,接續中央打獵場景之後的,是上層獵得獵物的景象;最終則是下層族人共同慶豐收的結局畫面。全作既有打獵的劍拔弩張,又有接續的歡樂慶祝盛況,完整表現了排彎族的生活特點。其人物表情從打獵時的睜目、吆喝、勇猛狀,到獵得山豬時的驕傲狀,及慶豐收時臉上的歡樂柔和線條,可以發現雕刻者的細膩觀察和敘事表現,與單純圖騰式的刻畫相差很遠。
對於傳統原住民來說,打獵同時是重要維生方式、娛樂活動,還能展現男子氣慨。男性通常從小就會接受嚴格的體能及膽識訓練,以便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獵人。如果男性在狩獵上有傑出的表現,在社會上也比較容易取得較高的地位。打獵分集體狩獵,與不定期的個人狩獵,前者對於部落來說是件大事。最特別的是獵人的「共享」哲學,對他們來說,獵人獵到的獵物,是祖先給予的恩典,和大自然的賜物,因此,所得也需分給所有族人共享。這樣的分享精神,也成了部落人際關係維繫的重要基礎。沈秋大的〔獵人成果分享〕作品,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族人令人驕傲的打獵與分享過程。
(撰文╱陳秀薇)

關鍵字:原住民、南島、原始藝術

藝術家小傳

  屏東佳興部落是著名的雕刻村,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即曾喻佳興村為排灣族最有名的雕刻中心,而若要追溯佳興村立體雕刻發展史的輪廓,於日治時期出生的沈秋大,是目前一個較清晰的起點,繼之開始有較清楚的脈絡可循。沈秋大生於1915年(日大正4年),卒於民國1995年,具有排灣族傳統貴族的身分。幼時受父親的啟蒙,是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受過日本人木雕教導的第二代雕刻家。其雕刻技藝精湛,曾擔任學校的雕刻老師。當時,日人對排灣族雕刻文化作品,非常喜愛,常在當時的村內,召集雕刻師陳列個人作品,加以收購。因此直到今日,在日本仍可看到許多沈秋大師生的作品。 沈秋大在高雄學過木雕,較特別的是,當他回到部落後,卻能融入自身的文化元素,走出屬於排灣族自己的立體雕刻風格。創作的主題則是從小即熟悉的族人生活中的打獵、勞動的形象。能夠掌握人像比例與肢體動作,而非生硬而制式化的表現。作品有立像,也有群像,其屏風形式的作品,從象徵到敘述,生動表現排灣族生活面貌。沈秋大對佳興村的雕刻藝術深具影響力,佳興部落戰後出生的雕刻家中,包括:沈萬順(沈秋大之子)、高富村等人,作品主要延續父執輩的傳統風格,形成以沈秋大為核心的的佳興雕刻風格。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