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沈秋大/Yaguyaguts Aerozangan
獵人成果分享/Sharing Hunting Results
雕塑
牛樟(原名:a va nu)/Camphor wood
41×66×141.5cm
1976
No.
3054
作品賞析
曾經花一段時間到各地的廟宇,拍攝傳統建築壁堵、員光、豎材等的精彩雕刻,對於雕刻師傅能充份利用每個建築構件的形式,盡情揮灑創意,常有驚豔之感。尤其最喜歡看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故事人物,在有限的空間內,卻活靈活現地上演著書中戲碼:無論是捉對廝殺的場面或是感人肺腑的劇情鋪陳,都讓人身歷其境。已故原住民藝術家沈秋大的「獵人成果分享」,利用高約一米四的厚木料,直立有如屏風,再以浮雕方式刻畫族人獵食景象;特別吸引我的,是他藉木材的長形上下分為三層,每一層各表現不同情景,有如連續的故事發展,其敘事性的方式雖然與台灣傳統雕刻不同,卻各有巧妙之處。
經過實際拜訪沈秋大現仍居佳興村的兒子一同樣從事雕刻的沈萬順,並蒐集相關的資料,發現佳興村是著名的雕刻村,而若要追溯佳興村立體雕刻發展史的輪廓,於日治時期出生的沈秋大,正是目前一個較清晰的起點,繼之開始有較清楚的脈絡可循。
沈秋大生於日大正4年(1915),卒於民國84年(1995)。幼時受父親的啟蒙,是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受過日本人木雕教導的第二代雕刻家。其雕刻技藝精湛,曾擔任學校的雕刻老師。當時,日本對排灣族雕刻文化作品,非常喜愛,常在當時的村內,召集雕刻師陳列個人作品,加以收購。因此直到今日,在日本仍可看到許多沈秋大師生的作品。
沈秋大在高雄學過木雕,較特別的是,當他回到部落後,卻能融入自身的文化元素,走出屬於排灣族自己的立體雕刻風格。創作的主題則是從小便熟悉的族人生活中之打獵、勞動的形象。他能夠掌握人像比例與肢體動作,而非生硬而制式化的表現。作品有立像,也有群像,如本館收藏的另一件(五人豐年祭)就是小型的群像作品。
然最特別而精彩的表現是「屏風」形式的作品,巧妙利用木材本身的形狀,來變化人物情景的安排,格外具創造的藝術趣味。屏風有作為屏障遮蔽的功能,此作則可視為浮雕藝術作品。其木雕屏風大致有透雕及浮雕二種,有的屏風整座以透雕的形式表現,讓光線通透;此作則上方是透雕,下方或許因材質較厚,而以浮雕保留背後底層,整體看來較為厚實穩重。另外,色彩方面,有別於原木單色作品,而在重點加上鮮豔的紅、黃、黑、白色,顯得華麗亮眼。
仔細觀賞屏風作品的中間層,此部份刻畫最為詳實,整個場景有不同的打獵活動開展,廝殺激烈。最左邊的三位勇士手執尖銳長矛,奮力向前,加上最佳助手一獵犬的協助,分別從上、中、下方同心協力圍攻,讓梅花鹿無所遁逃;右邊描繪的是獵山豬︰體積龐大的黑山豬是視覺焦點,頸下被勇士迎面一刺、鮮血直流的慘烈,突顯了打獵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緊張氣氛。整個獵殺的動勢有上有下,增加了戰況激烈的動感。依其時空層次之鋪陳,接續中央打獵場景之後的,是上層獵得獵物的景象;最終則是下層族人共同慶豐收的結局畫面。全作既有打獵的劍拔弩張,又有接續的歡樂慶祝盛況,完整表現了排彎族的生活特點。其人物表情從打獵時的睜目、吆喝、勇猛狀,到獵得山豬時的驕傲狀,及慶豐收時臉上的歡樂柔和線條,可以發現雕刻者的細膩觀察和敘事表現,與單純圖騰式的刻畫相差很遠。
對於傳統原住民來說,打獵同時是重要維生方式、娛樂活動,還能展現男子氣慨。男性通常從小就會接受嚴格的體能及膽識訓練,以便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獵人。如果男性在狩獵上有傑出的表現,在社會上也比較容易取得較高的地位。打獵分集體狩獵,與不定期的個人狩獵,前者對於部落來說是件大事。最特別的是獵人的「共享」哲學,對他們來說,獵人獵到的獵物,是祖先給予的恩典,和大自然的賜物,因此,所得也需分給所有族人共享。這樣的分享精神,也成了部落人際關係維繫的重要基礎。沈秋大的〔獵人成果分享〕作品,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族人令人驕傲的打獵與分享過程。
(撰文╱陳秀薇)
關鍵字:原住民、南島、原始藝術
藝術家小傳
屏東佳興部落是著名的雕刻村,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即曾喻佳興村為排灣族最有名的雕刻中心,而若要追溯佳興村立體雕刻發展史的輪廓,於日治時期出生的沈秋大,是目前一個較清晰的起點,繼之開始有較清楚的脈絡可循。沈秋大生於1915年(日大正4年),卒於民國1995年,具有排灣族傳統貴族的身分。幼時受父親的啟蒙,是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受過日本人木雕教導的第二代雕刻家。其雕刻技藝精湛,曾擔任學校的雕刻老師。當時,日人對排灣族雕刻文化作品,非常喜愛,常在當時的村內,召集雕刻師陳列個人作品,加以收購。因此直到今日,在日本仍可看到許多沈秋大師生的作品。 沈秋大在高雄學過木雕,較特別的是,當他回到部落後,卻能融入自身的文化元素,走出屬於排灣族自己的立體雕刻風格。創作的主題則是從小即熟悉的族人生活中的打獵、勞動的形象。能夠掌握人像比例與肢體動作,而非生硬而制式化的表現。作品有立像,也有群像,其屏風形式的作品,從象徵到敘述,生動表現排灣族生活面貌。沈秋大對佳興村的雕刻藝術深具影響力,佳興部落戰後出生的雕刻家中,包括:沈萬順(沈秋大之子)、高富村等人,作品主要延續父執輩的傳統風格,形成以沈秋大為核心的的佳興雕刻風格。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