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張金發/Chang Chin-fa
貓鼻頭/Maobitou
油畫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162 × 130cm
2003
No.
3882
作品賞析
貓鼻頭位於台灣最南端,為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因一滾落海中的巨型珊瑚礁岩狀若蹲踞之貓而得名。畫家將此著名景點的地形地貌做了忠實的描繪,但刪去了一些零星瑣碎的母題。藍天白雲下,褐色的珊瑚礁岩由前景往左右兩方的遠處延伸,環抱著一灣藍白色的海水,讓畫面顯得簡潔而連貫。在礁岩的造型上是以類似輪廓線的筆觸區隔出各個主題,並以一致的塊體形式化零碎為整體,帶有後印象派的風格。用色上則鮮艷明亮、對比強烈,呈現出南台灣艷陽高照、碧海藍天的熱帶風情,而且配合著母題,用色大塊、粗放而單純,讓整體感更為強烈。(撰文/劉智遠)
藝術家小傳
1934年出生於高雄市,2012年辭世。幼年即對繪畫懷有濃厚興趣,常步行至離家頗遠的畫室觀察別人做畫,並立志將來要做畫家。最早拜在張啟華門下學習,後因進入「啟祥美術研究所」學習素描,而成為劉啟祥的入室弟子,親炙了西洋畫風的精華。並且因為協助老師推動「南部展」,而對美術之推廣有極大貢獻。 喜歡蒔花種草、養台灣土狗與養鳥的張金發,平日喜唱童謠與民歌,生活上對他最重要的是「陽光」,作畫之外,最愛的工作是「速拍攝影」。謙稱自己是「下港畫家」的他,創作力驚人,曾參加過國內外聯展與個展達兩百次之多,並蒙獲「高雄王家美術館」受賞,獲「南部展」之高美會獎、議長獎,「高市美展」特選、「台陽美展」台陽賞、峰山獎、台陽礦業獎、省教育會獎與佳作等。 張金發的作品風格,沒有明顯的區隔時期,有的畫作明顯帶有乃師劉啟祥之風,富有濃厚的象徵意味,如「思想起」、「彈同調」、「好養芾」及「討海人」系列,無論人物的姿態、神情、構圖、色調與肌理,都可看出劉啟祥對他的影響。而他足跡親至的地方︰翡冷翠、威尼斯、印度、尼泊爾與中國大陸,雖在旅行時親炙了歐洲大師的作品,但畫刀的運用與色彩的控制,仍是劉氏作風。唯劉氏人物修長、遺世獨立,張金發的人物且短、溫和可親;劉氏下筆隨興,張金發筆觸粗獷;劉氏著重色彩的質感,張金發表現物象的量感;總的來看,張金發的單純質樸,塑造了下港風味的藝術。 同一期,大量與宗教有關的繪畫,如「捉妖」、「無知」及「謳歌」系列,表達了他對生命宇宙的好奇與探索,也說明他對生活多面向的關心。不過當時他已經開始注意到原住民,為了創作出能夠打動人心與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張金發找到了原住民的題材,試圖藉此走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路。他所描繪的原住民群像,展現了善良質樸的天性,也表達了張金發個人對親情、倫理的重視,在儀式肅穆的氛圍裡,依存於大地亙古而原始的氣息,讓你不得不注意他們的存在,和發現他們的美麗與尊貴。 「尋找世界人類的共通點」是張金發晚年藝術創作所追求的目標,他除了關心本土外,亦將觸角伸向其他世界,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是許多藝術家的共同心願吧!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