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陳寶雄/Chen Bao-hsiung
嬉水/Playing with Water
攝影
相紙/Photographic paper
37 × 55cm
1991
No.
1153
作品賞析
庶民生活寫照是真實的、甜美的、誠信的。高雄紅毛港漁村聚落,生活環境惡劣,但處處展現的是容忍,樸實和隨遇而安的生命韌性。
業餘工作者,秉持人文工作的社會責任,以及保存鄉土文化的使命驅使下,在時間輾輪下撿拾了真相。
禁建廿餘年的漁村,遷移計劃落定了漁民落地生根地方,即將消逝,如上把生活情趣與無奈隨處俯拾可得,願大家為紅毛港漁村生活下更多的見證。
藝術家小傳
1936年出生於高雄鹽埕。自高雄商職畢業後,任職於金融界。自學生時代即傾心於攝影,他從二十二歲時和同學合資,向酒吧美國水兵購買一部「爛泥貨」照相機後,即和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他從1972年開始,參加國內外各項攝影比賽,屢獲肯定;尤其,他的作品曾入選日本二科會寫真展多次。1982年以「東南亞行腳」為主題在美國新聞處高雄分處舉辦其首次個展,1993年第二次個展「紅毛港情結」於高雄市立圖書館展出,1998年以「紅毛港故事」為題於高雄市小港區社教館展出第三次個展,第四次個展「彝族風情」則首度「北征」至台北爵士藝廊展出。 陳寶雄曾先後加入「高雄市美術協會」、「鄉土文化攝影群」、「日本佳能Canon攝影俱樂部」等攝影團體,並擔任過日本佳能俱樂部高雄市支部部長,活力十足。曾受日本二科會寫真部吉成正一指導,作品多以鄉土文化為題材,常藉著對家鄉如紅毛港、半屏山、旗后等風土民情的捕捉來刻劃生命、記錄歷史。 出生於鹽埕卻對紅毛港這個漁村情有獨鍾的陳寶雄,耗費數年的時光拍攝紀錄紅毛港的遷村過程,在其影像紀錄裡,鋪陳出歷史流變中的無奈和悲憫。四川涼山的彝族村寨,是陳寶雄另一個鏡頭聚焦的題材,他自然率真的呈現彝族人節慶的歡欣和家常的親和。無論是對故鄉紅毛港的紀實還是遠在海峽對岸的四川彝族,陳寶雄透過影像流露出的是一貫的入世溫情和對土地的關懷。如同國立史博館館長黃光男所言:「他的攝影真正可貴的是,他有一份人文與歷史的關懷和對人類生命的崇敬。」 陳寶雄不僅熱愛攝影,對於文化藝術的推展也不遺餘力。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時,由於他的全力支持與策動,說服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以六百二十五萬購藏布爾代勒的<大戰士>並捐給高美館,當時成為文化界美談。這位文化界的勇士,卻在2001年一次颱風帶來的水災中,不幸因意外而猝死,令文化界譁然徒留遺憾。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