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LIL_9508-1
LIL_2002
04994_A001
04994_A002

  • 彌載映/Mit Jai Inn
  • Untitled #TK-98/Untitled #TK-98
  • 油畫
  •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 399x312cm 雙面
  • 2018
  • No. 04994

作品賞析

泰國藝術家彌載映於本館「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所展出的組合作品裝置,結合了具有雙面畫形式的巨幅懸掛畫作〈Untitled #TK-12〉、〈Untitled #TK-97〉、〈Untitled #TK-98〉(2018),以及鋪展於地面經由藝術家儀式性地灑上白色粉末的格狀平面作品〈Untitled #SHK-1〉、〈Untitled #SHK-2〉(2019),於展廳形構了一個邀約觀眾身體繞行其間,視覺上可穿梭、沉浸於色彩之中的精神性空間場域。
此一系列色彩繽紛且顏料堆疊層積的近期作品,呼應於藝術家生活與工作室空間自然環境的光線、氣蘊及靜謐氛圍,藝術家關注於所見環境中戶外日光與夜晚螢光燈光,作品猶如一種對環境光線頻譜反映與諧振的媒介,一種在光、色以及時間之中的沉思。
彌載映從旅居柏林期間自1986年開始,發展透過較為傳統的繪畫形式,以探討展示框架與經濟關係之間的另類可能;他邀請一般大眾參與和運用這些沒有框架的繪畫-物件,使繪畫不僅僅是美學物件,更成為一種藝術體制的積極介入,創造一個共有的價值領域。在返回泰國後自2003年開始,藝術家發展出我們於展覽所見的雙面畫形式,以及同時為雕塑的繪畫、繪畫的雕塑混合身分,在空間中自由站立、延伸的形式。由巨型的色彩物件形成人與人之間社交的場所,邀約觀眾坐下、躺下、休憩、順應著空間的各種姿態進行對話,共享這個為色彩所圍繞的時空/光。
在另一層面上,這一系列具有抽象形式的繪畫創作,回應於更古老繪畫的功能與意義:在許多東方的文化中有著製作旗幟之傳統——如西藏的經幡與亞洲佛教國家常見的五色旗——人們透過製作旗幟或者富有色彩的物件,作為一種祈福與奉獻的儀式性舉動,尋求心靈層次的溝通與淨化。藝術家有感於今日社會之衝突頻仍與環境的不穩定加劇,更關注於當代藝術創作如何作為一種冥想的形式。
就這層意義而言,彌載映的繪畫創作並非單單僅是從繪畫空間至物理空間的拓延,更是一種精神活動的場造,一種開放於公眾的精神性聚合——就如同彌載映在「清邁社會裝置」(Chiang Mai Social Installation)項目中作為政治鼓動者的公共行動一般。(撰文|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策展人 方彥翔)

藝術家小傳

彌載映(Mit Jai Inn)出生於泰國清邁,曾就讀泰國藝術大學以及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彌載映出生當時的清邁相對於曼谷而言,是一個鄉下地方,除了自然光之外很少有其他人造光線,這樣的狀況讓他感到不滿,懷著躁動不安情緒的他甚至離家出走,輾轉進入曼谷的佛教學校,在那裡接觸到了來自各地的新鮮知識,這些都讓他大開眼界,但緊接而來瀰漫泰國的冷戰狀態,又讓原本的活絡氛圍嘎然而止,這樣的環境變化使他留下深刻印象,也影響了他後來的創作靈感來源。
成年後遠赴歐洲,逐漸使他的藝術創作愈趨成熟,生命過程的流轉經驗讓彌載映的作品相當強調「空間」因素與「場地論」概念,他的繪畫時常是不需經過裱框、雙面、可供觸摸的,肆意的將顏料揮灑於亞麻布等媒材之上,展覽地點可以是藝廊、也可以是公共空間,連結人與環境中各項變動因素間的交互影響,使作品依據時空環境產生不同面貌,同時也引發觀者的不同想像及互動經驗。
1992年從歐洲返回泰國之後,彌載映選擇回到故鄉清邁繼續他的創作工作,更號召藝術家、各界學者與社運分子創立藝術團體「清邁社會裝置」(Chiang Mai Social Installation,簡稱 CMSI),在清邁的各種公共空間舉行了一系列藝術節活動,目的希望使藝術節成為社會的一部分,為泰國藝術發展留下重要篇章。(撰文 | 鄭皓勻)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