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LIL_9508-1
LIL_2002
04994_A001
04994_A002

  • 彌載映/Mit Jai Inn
  • Untitled #TK-98/Untitled #TK-98
  • 油畫
  •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 399x312cm 雙面
  • 2018
  • No. 4994

作品賞析

彌載映,創作中標誌的空間體感,深受奧地利藝術家弗朗茲·韋斯特(Franz West)之影響。弗朗茲·韋斯特藝術創作總帶著強烈的互動性以及對傳統形式的顛覆,彌載映受其論述及藝術方法啟迪,而開始探索以藝術介入作為一種社會與環境經驗的可能。

〈Untitled #TK-98〉,則與另一件〈Untitled #TK-97〉,前後懸浮垂掛空間中,隨觀眾來回穿梭與氣流擾動搖曳擺盪。這種藉由繪畫媒材的使用轉換所營造出的觀看方式,混雜色彩的文化意識,讓空間的政治性朝向美學、社會和歷史進行反思。畫布上厚實飽滿的原色油彩,對應泰國傳統細膩而源遠流長的色感指涉。透過西方抽象美學語彙結構,轉譯繪畫裝置為空間介質,將藝術的「觀看」轉化為參與式的體驗。邀請觀眾進入與光、色、空間的無聲對話。

藝術家小傳

彌載映在1986年至1988年間居住於柏林,1988年至1992年定居維也納,就讀維也納美術學院,期間亦擔任當代藝術家弗朗茲·韋斯特(Franz West, 1947-2012)的助手;在維也納時,受文件展及威尼斯雙年展的影響,開始接觸藝術團體及社會參與活動且深受吸引,返回泰國後,也參與藝術團體「清邁社會裝置」(Chiang Mai Social Installation)的創立。

彌載映顛覆繪畫的傳統框架,以嚴謹而重複的方式,透過自身創作實踐混合、塗抹、覆蓋與蝕去色料的勞動循環,藉此展現創作媒材多元豐富的歷程與可能性。他在位於清邁的室外工作室創作繪畫作品,沉浸在太陽與月亮更替的振動光譜中,讓夜幕的插曲沉潛於白熾螢光之下。色彩斑斕、層層堆疊的作品呈現出各式各樣的情緒起伏與視覺樣貌—從晦暗的無形斑塊、柔和的俐落條紋到霓虹的四散斑點等等,形式多元。

彌載映習慣獨自在工作室創作,這樣的繪畫實踐源自於伴隨著相關意念而來的感知能力。1980年代末期,自柏林與維也納闖出名號的彌載映,發展出一系列獨特的藝術語彙,以不同觀點挑戰當時的正統繪畫、以及連帶的藝術市場與展覽框架。其繪畫不經框裱、通常是雙面的畫作,展示地點可於公共空間,也可於藝廊等。

彌載映的繪畫形式蘊含著對於美學、社會與政治歷史脈絡的反思,包含所謂的「西方」與「東方」傳統繪畫的二元切分、神聖/世俗色彩之間的曖昧渾沌、泰國政治環境的變遷、以及自身所處的地區面對國家、空間、自身作品主體性與公眾性的反思。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