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劉秋兒/Leo Liu
在併合20張鐵道影展報刊上圖繪一個粒子/Paint a Particle on the Merged 20 Railroad Film Festival Posters
綜合媒材
海報、油彩、鐵條、木框/Posters, oil paint, iron bars, and wooden frames
39 x 80.2 cm x 21
2013
No.
05415
作品賞析
就如同其他《圖抗系》的作品都有著難以歸類的屬性,劉秋兒2013年的〈在併合20張鐵道影展報刊上圖繪一個粒子〉也是如此——該作由21幅裱框的小畫組成一個大畫,但說是「畫」又未必正確,最突出於左側的,其實是一張2010年的「鐵道影展」海報,就當代藝術而言,這張海報可以視為佐證影展曾經發生的「文件」,但劉秋兒又在其餘20張海報上進行大範圍塗抹,最後整體呈現出非常「圖抗系」的圖像風格,盤據畫面中間的是個石塊,它的輪廓算是清楚,與背景分享著相似的質感與筆觸以致畫面有強烈的構成感,如此直白的塗抹形式很劉秋兒,卻也讓我們不再能辨認這20幅作為底圖的海報原本的內容。
但是對藝術家來說,塗抹這些海報並不是為了抹消其意義,這些海報承載藝術家涉身其中的一段城市故事:2010年的「鐵道影展」是由一群包括劉秋兒在內的友人所組成的「電療聚樂部」執行,這群年輕友人原本就常在藝術家開設的「豆皮文藝咖啡館」聚會,而「鐵道影展」的舉辦又是受劉秋兒也參與其中的「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所委託,事實上,這項反對市府拆除舊鐵路與高雄港站的行動早在2008年便已開始,而在抗爭現場播放電影的「鐵道影展」其實也屬行動一環,海報是為見證(現在的「打狗鐵道故事館」即當初獲市府保留的車站)。
藉著塗抹與描繪,劉秋兒看似覆蓋了影展海報以及牽涉其中多條軸線的文化行動,但也正是憑藉這樣的「圖抗系」作為,我們獲得了從作品的觀看進而深入閱讀這座城市紋理的縫隙。
這也是劉秋兒最後剩下的21張「鐵道影展」海報。(撰文∣簡子傑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藝術家小傳
出生屏東,畢業於復興商工的繪畫組和實踐專校(今實踐大學)的空間組,劉秋兒做過10年玩具禮品的原型雕塑、7年自由時報的廣告業務、15年經營高雄知名的藝文空間先驅--「豆皮文藝咖啡館」。由於本身的繪畫天份,劉秋兒很早就成名於畫壇。但因一次無妄的牢獄之災讓他對人生有另外一番的體驗和解讀:「藝術要回歸生活之中及各個可能改變生活的手段之中(如政治、經濟領域)」,同時也使他積極投入社會觀察和參與社會運動。
早期劉秋兒以藝術行動展開一系列創作,〈繪畫秀〉為此時期的代表作品,其集結了1982–1987年創作的作品,並試圖打破平面繪畫的展示概念,以行為藝術形式進行展演,從此開啟他以身體行為進行各式社會抵抗的觀念藝術。而1999年起經營的「豆皮文藝咖啡館」為承續早期藝術行動所進行的「抵抗藝術」,像是開始用非學院式的田調方式探索高雄的〈行走的學校〉,或是更進一步發起各式文化干擾行動,其中包含直接參與社運、與公民反抗運動的〈擴充運動〉。近年的《圖抗系》繪畫創作,以繪畫在畫布後方、勞動塗抹的形式,探討展覽背後由資本主義宰制的生產、商業體制所形成的美學機制;而《看山》行動,以日常的遊山玩水行為、鑽研地質學,抵抗主流規範下不正義的山的地貌,以藝術行動關注社會、環境問題,並透過勞動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現實的關係。(整理|賴逸芸)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