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洪根深/Hung Ken-shen
風景/Landscape
水墨
墨、壓克力顏料、宣紙/Ink and acrylic on Xuan paper
75x68cm
1976
No.
04981
作品賞析
洪根深,1946年生於澎湖,1966至1970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就讀期間,在學院國畫教育下奠定了扎實的基本功,同時,也受到當時台北畫壇「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影響,早期作品的造型與形式語彙帶有高度的實驗性。
〈風景〉(1976)運用到更多紙張的摺印、拍打、或漬拓等手法,甚至改以日常的塑膠布來拓印,取代了傳統水墨的山石皴法,產生更豐富多變的肌理表現。他的創用,是著重於塑膠布的「張力聚縮」,控制著無意的自動性形成個人的精神性[1]。在台灣藝壇,以塑膠布在紙上拓印,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李錫奇使用空軍降落傘布拍打於紙上所形成的多層次印跡,可說是同時期畫家追求肌理效果的案例之一。(撰文|美術史研究者 蔣伯欣)
註:[1]洪根深,〈洪根深創作自述〉,《洪根深專輯》,(出版資訊不詳),頁51。
藝術家小傳
洪根深(1946-)出生於澎湖縣鼎灣村,幼時體弱多病,多次在生死邊緣間掙扎,因此激發他不願向命運低頭的人生觀,原本父親鼓勵學醫,但洪根深認為與其如此,他更希望為解救人類精神上的萎縮,去從事藝術工作。洪根深從小就展現出傑出的藝術天分,12歲時曾以炭精筆描繪總統蔣中正伉儷畫像,呈送總統,獲得500元獎金與全套油畫用具等獎勵,並接受報章採訪而一時聲名大噪。1966年進入師範大學美術系,並以國畫第一、油畫和水彩第二的優異成績畢業,1972年遷居高雄,先後於高雄中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等校任職,並成立畫會、與畫友創辦雜誌,推動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成立等,為高雄藝術發展貢獻良多。
創作上,學院出身的洪根深並不滿足於傳統繪畫的制式章法,將深植於體內的叛逆性格表現於作品中,屢屢在創作上尋求突破,亟欲改變水墨既有的形式與傳統,試圖在熟悉的水墨技法與熱愛的鄉土之間尋求平衡。1970年代時多以風景山水作為題材,至1980年代後,受到台灣鄉土運動影響,開始轉向對人物畫的探索,見到父親車禍全身裹著繃帶的形象衝擊,因而在繪畫中加入大量全身纏繞繃帶的人物,這些以繃帶人為主軸的創作,成為洪根深藝術生涯的另一波創作高峰。1989至90年代初期的《黑色情結》系列,以多媒材手法表現社會中政治的、人性的各項現實題材,告別傳統中國性水墨,走出一條特有的台灣現代水墨路線。(撰文 | 鄭皓勻)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