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094_p001

  • 賴純純/Jun T. Lai
  • 悸動的心/Shivering Heart
  • 綜合媒材
  • 紅豆杉木、鐵/Yew and iron
  • 花型鐵架:172x175x145cm;紅豆杉木: 83x58x50cm
  • 1994
  • No. 05094

作品賞析

歷經1980年代對於繪畫媒材及空間語彙的探索後,1990年,賴純純開始轉向與自我內在心性、土地對話的創作旅程。一方面反映1990年代以新媒體、錄像為顯學的藝壇,非該創作脈絡的藝術家不免面臨其創作生涯的思索,另一方面則或與賴純純自身於婚姻面臨的挫折有關,轉向探究內在自我,尋求心靈上的靜謐與出口。
整體藝術環境及自我心境的改變,反映在賴純純的使用媒材上,1980年代常見於其作的工業媒材,如壓克力板、環氧樹脂等,在她1990年代的創作裡反而幾乎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木材、石墨、竹子等取之自然的素材;其創作概念亦從西方藝術流派的思維,逐漸揉合東方佛學的創作,如1992年開始的《場.凝聚的力量》系列:〈位置/人〉、〈不動如山〉、〈真空妙有〉等作的命名,即可見一斑。此時期的創作,既是賴純純運用東方哲理或佛學,反諸心性的思索,同時也帶出更具社會性的意涵:女性於現實生活中的身心性處境。
本館典藏的〈悸動的心〉為賴純純創作於1994年《場.凝聚的力量》系列雕塑作品之一。該作以鐵網構築出如同有著八片花瓣的巨型花朵造形,並放置一顆鑿磨為愛心形體的木質作品。不同於賴純純在此前的雕塑作品,多半將木材打磨得溫潤光滑,〈悸動的心〉的輪廓雖然亦被琢磨得溫潤柔亮,然細看凹陷處,則保有金屬器具切割時留下的粗獷木質紋理,為整件作品增添豐富的肌理變化。巨型花瓣般的鐵網結構,為作品展現了無法忽視的量感,往裡頭細看,透過不同紋理的展現,打造細緻且內斂的存在,一收一放之間,凝鍊出富饒意味的空間張力。
〈悸動的心〉開啟了賴純純揉合藝術、女性、哲理禪學等概念的創作思考。一如她創作此作時,寫下:「『獻給所有女性』/自由開放,呈花朵似的綻開,/內藏著花蕊,是妳的心」[1],彷彿宣告著她欣然擁抱身為女性享有的多變樣貌,並奠定日後以「心」此一簡潔又富饒禪意的概念及造形,開展的創作,如做於1990年代中後期的〈心房〉、〈心車〉、〈心器〉、〈心土〉、〈心田〉,2009年〈無盡的愛〉等作。(撰文|高愷珮 文字工作者,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

[1]此段引文於1996年初版時為:「"獻給所有的女性“/自由開放,呈花朵似的綻開,/內藏著花蕊,是你的心」,在此基於文章脈絡考量而引述自2019年《絕對的光與亮:賴純純的世界》的出版內容。詳見:賴純純,《雕塑自然:時間自然 空間自然 人性自然》,台北:賴純純,1996,頁30;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編,《絕對的光與亮:賴純純的世界》,台北:創價文教基金會,2019,頁33。

藝術家小傳

賴純純(1953-)出生於台北,1974 年中國文化學院(現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78年取得日本多摩美術大學藝術學院碩士,1979年赴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版畫室,從事石版、絹印等研究。1982年返台後,曾參與在春之藝廊舉辦的「超度空間」展(1985),1986年獲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國現代雕塑」首獎,同年與莊普、葉竹盛等人共同成立「SOCA 現代藝術工作室 」(Studio Contemporary Art),對八〇年代台灣前衛社群的交往、替代空間的興起具備先行作用。
在多摩美術大學時,賴純純因就讀平面設計組(graphic design)而接觸該校的「物派」(Mono-ha)傳統,涉獵關根深夫、李禹煥等人的創作,開啟從材質、痕跡、自然狀態探求繪畫的多元可能性的契機。到了紐約後,賴氏透過定時參訪現代美術館,浸染於新表現主義(Neo Expressionism)、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乃至普普藝術(Pop art),並曾短暫擔任觀念藝術家勒維特(Sol LeWitt, 1928-2007)的助手,「對真實的追求,打破透視、打破虛幻」成為當時創作的課題。返台初期結識林壽宇(1978-1983)後,賴氏通過思索材質與場域間的關係性為概念,以賽璐璐片材料形成色彩的穿透性、以心經結合空間的裝置等手法,展開對繪畫敘事性、二維性、平面性的反思,展現其身為台灣當代藝術先驅的思維軌跡。(撰文|陳嬿晴)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