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34_3937_陳慧嶠_也無風雨也無晴

  • 陳慧嶠/Chen Hui-chiao
  • 也無風雨也無晴/No Storm, No Shine
  • 綜合媒材
  • 麂皮、人造纖維、針/Chammy, artificial wool, and needles
  • 120 × 210 × 3cm
  • 2008
  • No. 3937

作品賞析

  澳洲策展人麥書菲Sophie Mclntyre論及陳慧嶠的作品裡,結合「陰柔」「陽剛」兩種屬性極端相反的元素。此作是用線、纖維、皮革與針材質來形容的「陰柔」中藏「陽剛」之作品。陳慧嶠曾說:「夢境是我一切創作的起點」。作夢,是陳慧嶠生活裡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打開話匣子,陳慧嶠可以把自己的夢境細節梳理出自己日常思考的脈絡,而她的創作,也總是和夢境、占星這類神祕世界的探索相關。亦如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l856-1939)夢在潛意識裡的作用關係,以及對宇宙觀本源如天體星象的運行在人的角色中有何關連性的命題思考。她經常使用的各種材質也代表著夢境裡的各個影像事物,左上幾乎占了畫面主要位置的一根根埋伏在麂皮中的繡針,暗示著「作者」在藝術方面以「陰性書寫」的陰柔特質,那一片白花花看似柔軟但隱藏著綿密又有力的敘事法,也一直延續在2012年的《無形玩伴#2》,變成陳慧嶠專屬的美麗畫面。(整理/林麗真)
作者所使用的縫針、皮革、毛線等充滿傳統象徵意義的素材引導我們往探索女性心理思維的方向思考。由人造纖維所製成的毛料,在外觀上與真正的白色羊毛難以區別,但本質上卻已完全不同,而一根根隱藏在仿羊毛下的針,或許正象徵著現代女性,特別是生活於都會地區的所謂「新女性」或「女強人」所具有的「棉裡針」特質,即隱藏在溫柔平靜外表下的堅忍剛強,甚至是尖銳、憤世的情緒。
此外,雖然無數柔軟的毛線具有無定型的性質,但被製成長方形的毛毯並黏貼於同樣規整的長方形麂皮上,都顯示出一種類似工業設計與製作的現代特性。(撰文/劉智遠)

藝術家小傳

  生於臺北淡水,1988年起擔任以替代空間概念開始營運的「伊通公園」的企劃總監迄今。1992年舉辦首次個展「默照」,運用針和線作為創作媒材,與潛意識層面的探究有關,是早期作品的取向。大量運用羽毛、玫瑰、乒乓球、棉花團、針線等材質,來傳達夢境的意象,以極簡純鍊的藝術形式展現纖細幽微的思緒,蘊造詩意的韻味,是觀者普遍認知的創作風格。1996年入選日本「第七屆大阪國際繪畫三年展」,2004年獲「台新藝術年度觀察—特殊表現獎」後,2005年得到國外蘇格蘭亞伯丁「Artists at Glenfiddich 05」駐村藝術家的機會,2009年經年苦心營運的「伊通公園」終獲第13屆臺北文化獎。其作品獲紐約佩奇維恩斯坦畫廊、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臺北市立美術館、香港漢雅軒畫廊、大趨勢畫廊、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典藏。近年重要個展有2014年「球體」(慕尼黑,藝術公寓)、2012年「樹上的雲」(關渡美術館)、2011年「情欲幾何」(大趨勢畫廊);國內外聯展如2014年「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高雄市立美術館)、2013年「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我在中山劉公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亞洲巡弋:隔絕今界」(關渡美術館)、與2012年「臺灣報到─2012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及2009年「雙凝:臺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國立臺灣美術館)、「日常奇蹟—延伸,亞洲女性展」(舊金山藝術學院及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等。(撰文/鄭雯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