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林介文/Labay Eyong
我的傳統服飾不傳統─原住民的抗議/My Traditional Costumes Are Not Traditional--An Aboriginal Protest
綜合媒材
925銀、鬆緊線/925 silver and elastic
55.5 × 37 × 12cm
2012
No.
3999
作品賞析
太魯閣族藝術家林介文「我的傳統服飾不傳統」主題系列,包含《原住民的抗議》、《好過敏》、《Seediq bale?(真正的人?)》、《擔心國?家大事》等在內的作品,融入原住民織布傳統與文化符碼,扣合身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行族群主體性議題的探討。
對於部落傳統迅速流失,族人對生活的不確定感及周遭環境變化的抗拒與不滿的現象;在作品中轉喻為以鬆緊線針織技法而成「手」的各種姿態,作為隱喻渴望或不屈從的意象,並被採用各種形式的穿戴,包覆作者置身於大自然裏的身體,含蘊與所處環境之間互動、對話的關係。
林介文曾表示:「手的符號將越來越完整,它將從反抗變成接受,從掌控變成愛。如果沒有《我的傳統服飾不傳統》的疑問階段,我懷疑我的創作將如何成長。」綜而觀之,此系列作品不僅是原住民傳統與現代創作結合出色的代表作,也是林介文個人創作歷程的重要轉捩點。(撰文/鄭雯仙)
關鍵字:原住民
藝術家小傳
臺灣原住民藝術家,父親為太魯閣族,母親為台北人,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金工組,歷經萬榮鄉老家紅葉部落工藝講師、金屬工業研究中心特約設計師,2006年至2008年赴歐深造,就讀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建築學院臨時空間設計系,曾於PobleEspanyol駐村創作,先後參與過西班牙藝術村「off massana」聯展、法國史堡「生活他方」聯展,及「UPC畢業聯展」;畢業回台後返回家鄉紅葉部落成立工作室,為花蓮「升火工作室」駐海藝術家,及至臺東都蘭創作。創作形式包含金工、軟雕塑、空間裝置、公共藝術等方面,完成探索太魯閣族阿媽織布傳統文化的系列作品,如2008年舉辦的「BUBU 的衣櫃」部落金工聯展,獲「我在故鄉創業計畫」首獎、 2011年出版《嫁妝Tminun Pdsun》一書紀錄八位仍然堅持使用地上機織布的太魯閣族及布農族老奶奶的織布故事;且舉辦攝影藝術展與攝影師陳若軒合作以裝置藝術與攝影、錄像,再現Bubu織布的空間;並獲「2012Pulima藝術獎」優選藝術家、以及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駐館藝術家,並參與法屬新喀里多尼亞棲包屋文化中心「跨.藩籬-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海外展」等;作品展現裝置藝術中透過賽德克族的織布技藝,結合多媒材使用、空間運用及現代創新手法的個人獨特風格,為原住民藝術創作注入新血。(撰文/鄭雯仙)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