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抱一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國際展覽報你知
黑盒-Tony Oursler
名人談Tony
藝術閱聽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當代藝術身影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典藏3D手上Run
雲端上的典藏說書人
線上展覽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奔‧月—劉國松
感動鼠: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
感動牛 :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線上說故事
故事•繪畫 開開門
高美館26週年館慶
高美館26週年館慶
蛻變.新生
典藏X館員COSPLAY
你的故事就是我的亮點
防疫主題藝術線上展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關於館長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抱一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國際展覽報你知
黑盒-Tony Oursler
名人談Tony
更多
藝術閱聽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當代藝術身影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典藏3D手上Run
雲端上的典藏說書人
更多
線上展覽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更多
AR/VR體驗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奔‧月—劉國松
感動鼠: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
感動牛 :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線上說故事
故事•繪畫 開開門
更多
高美館26週年館慶
高美館26週年館慶
蛻變.新生
典藏X館員COSPLAY
你的故事就是我的亮點
防疫主題藝術線上展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關於館長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展覽資訊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share
2019高雄獎
2019.02.02 - 2019.03.30
本館 401-403、多目的室
「高雄獎」自1997年至今已辦理二十三屆,既見證高雄美術史過去的發展歷程,亦表彰高雄藝術現在的階段走向,更自許肩負著形構高雄、甚至是臺灣美術創作未來的願景與理想。為實踐這樣的理想,每屆籌備會議不僅會對於前屆「高雄獎」進行檢討,亦會對於即將到來的下一屆「高雄獎」籌辦規制進行審慎的再思考。從徵件分類方式、各類項媒材定名,乃至如何使該屆「高雄獎」得主的能見度及榮譽加值,籌備委員們皆予以諸多討論,以期「高雄獎」能夠在契合時代藝術脈動的立基中,更保持著對臺灣藝術創作的前瞻視野。
「2019高雄獎」在秉持開放態度與進步改革的籌辦精神下,進行備受矚目的大規模變革與翻新。除了保留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的機制設計,另將獎金的配置相對提高、參賽資格擴大為持有在臺居住證明者即可參賽,更指標性地將徵件類項由歷屆的八類轉型為五大類項,徵件件數也由過去規定的提送三件改為一(組)件。這樣的改變,對於參賽者過去所熟悉的高雄獎徵件規則是嶄新又陌生的,對於高美館抑是一項全新的實驗與挑戰。整體來說,今年「高雄獎」的諸項變革,皆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高雄獎」徵件機制極富彈性的有機特質。
「2019高雄獎」共計收到786(組)件,其中,除誕生本屆3位高雄得主之外,並有優選獎5名(每類一名) 、入選獎17名及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1名。本屆脫穎而出的三位高雄獎得主,皆充分使用不同媒材的特殊質性,表達自身於生活經驗、生命經驗中的主體探問。陳又伃的《陽照塵芥I》、《Wabi–sabi侘寂》透過細膩的繪畫筆觸,指涉某種個體感知,同時關照了自身生命中幽微、隱諱的思緒;吳家昀以皺摺的木板與佈有雜質的日常影像處理,在虛與實、理性與感性之間,仿若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矛盾與孤獨;張致中《Gevær(來福槍)》將自己在挪威的航海經驗與歷史事件交疊、重組,在賽璐璐片的投影影像中,企圖以不同時空的文本重構兩者對話的可能。
本屆「高雄獎」的重大變革,反映了高美館始終致力於思考如何在當代藝術脈絡紛陳的創作環境下,藉由徵件機制的逐步轉型,提供藝術家一個能夠完整實踐創作理念的平台。「高雄獎」當然不會就此停下腳步,除了持續關注、回應當代藝術的多樣性發展,更期望所有得獎藝術家在「高雄獎」的榮譽加值中,於未來創作的道路能夠持續不輟,將「高雄獎」的榮耀予以延續。
黑嚕嚕˙光焱焱(兒童美術館)
2021.12.11 - 2023.05.14
收藏,這樣做 (兒童美術館)
2019.12.14 - 2022.08.28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臺灣文化協會一○○年
2022.05.21 - 2022.09.18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