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沉默之間

2021.12.18 - 2022.04.10 本館 101-103展覽室





 專家導覽 

3/26 │14:00-15:30
專家導覽 —《沉默之間》

● 講者:印卡
本館101-103展覽室,請於大廳集合

印卡,詩人、評論人,曾任臺灣書評雜誌《秘密讀者》編委,巴塞隆納肯賽拉駐村作家、澳門城市藝穗節駐村評論人,英國灣園駐村作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學之都布拉格駐村作家。作品與相關評論常見港台藝文雜誌。過去評論曾獲第六屆國際藝評人協會(AICA)年輕藝術獎榮譽賞等獎項,出版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一座星系的幾何》等作品。


4/2 │14:00-15:30
專家導覽 —《沉默之間》

● 講者:鄭慧華
本館101-103展覽室,請於大廳集合
 獨立策展人,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灣台北。
鄭慧華是非營利機構「立方計劃空間」(TheCube Project Space)的共同成立者。她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
鄭慧華的策展多關注亞洲與世界的關係、歷史及地緣政治,她以策展為方法共同推動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延伸至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各種形式的文化實踐。
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國際聯展(2020,台北,未來回憶錄三部曲之一)、《銜尾蛇》放映展(2019,台北、盧森堡)、《現實秘境》(2016-2018台北、吉隆坡、首爾)等。2018年,擔任西班牙Han Nefkens基金會錄像藝術獎提名委員。
 

策展人Curators|
賴依欣 LAI, Yi-Hsin Nicole
田倧源 TIEN, Zong-Yuan
 
藝術家 Artists |
約瑟夫.羅巴科夫斯基 Józef Robakowski
張乾琦 Chang Chien-Chi
卡娜.比利爾-邁爾 Cana Bilir-Meier
咖容琳娜.布瑞秋拉 Karolina Breguła
愛德華.弗洛伊德曼 Eduard Freudmann
克萊門斯.馮.魏德邁爾 Clemens Von Wedemeyer
王虹凱 Wang Hong-Kai
維泰克.奧斯基 Witek Orski
許家禎 Syu Jia-Jhen
饒加恩 Jao Chia-en
馬寞路 mamoru 
你哥影視社 Your Bros. Filmmaking Group
卡塔芝娜.寇茲拉 Katarzyna Kozyra
雅絲敏.沃西克Jaśmina Wójcik



2020年至2021年是全世界共同抵抗COVID-19疫情的艱鉅時期,各國家的因應策略除了在政策與 健康公衛的面向上展現,還包含著如何讓生活樣貌得以在疫情中應變和延展,人們日常著重的還 有被制約的身體又將如何跨越空間的限制,讓思想和言談得以透過科技技術的媒介,超越既有的時空局限。[1]一直以來,如何藉由「策略」和「抵抗」的發動,作為某種建構自我認同和 傳遞時代與社會價值的方式與手段,是人們在面對多種時代、政治和社會情勢時所變化的姿態,而當代的藝術創作,有許多便是以當下我們所身處的位置和所面對的議題,創造探索與 思考的空間,並保有開放詮釋的可能性。
 
〈沉默之間〉展覽計畫探索藝術創作如何成為個體回應與連結時代議題的多種可能性,並在其中探索如何建構自我的價值與觀點。整體展覽從波蘭藝術家Józef Robakowski的兩件作品《從我的窗戶 From my window》 (1978-1999)和 《關於我的手指 About Fingers 》(1982) 作為起點,前者在被禁錮的政治時期,藝術家持續持著攝影機往窗外拍攝紀錄約20年,後者則是以自己 的五隻手指討論個體與集體社會的關係。這種對應時代的自我紀錄形塑了「個人電影 Personal Cinema」的概念,是一種自我隱喻與紀錄,亦成為一種提供未來了解當下個體立場的證據。而 這兩件作品在今日的疫情時代中,也成為當代觀眾可重新思考與參照的是被封閉的身體如何藉由影 像機具生產自我的觀點,得以紀錄和延展自身與時代和集體社會的關係。
 
以「個人電影 Personal Cinema」的概念作為核心與起點,展覽進入了幾個接續的討論方向,包含在「記錄如何被創造?」中,藉由三組作品: Cana Bilir-Meier的《錄音帶索引 Audio Tape Index 1962-89》(2016)、Karolina的《灰塵 Dust》(2019)與其他作品、張乾琦的《承諾 Azma》(2019)和《在路 上On the Road》(2014)思考藝術家其所關注的議題時如何創造紀錄進而回應,並且在編輯與重整的 過程中,與他人共同產生新的意義;「誰的觀點?」從四組藝術家的作品:Eduard Freudmann的《所有 我們知道的 All We Know》(2020)、Clemens Von Wedemeyer的《觀點看法 P.O.V.》(2016)、Witek Orski的《摺疊 The Fold》(2016),和王虹凱的《風 Borom》(2020),探索「觀點」如何被建構, 而詮釋與展示的意義又如何生產;「如何重組歷史碎片」則試圖重思與給予歷史敘事另一種思考的 空間,對既定的敘事認知產生裂縫意義,展出包含mamoru的錄像作品《WE MELT THEM AND POUR IT ON THE GROUND 》(2018)、許家禎的作品《第三紀念》(2018),以及饒加恩的《日博覽會》《Hieihiro》與《勞道爾收藏 Collection Radauer》(2021)
;而展覽的最後一個子題「藝術避難所」則藉由三組作品,包含你哥影視社的《工寮》(2018)、JaśminaWójcik的《Ursus Zakłady》(2017),和Katarzyna Kozyra的《尋找耶穌》(2012-2018),思考如果藉由藝術創作,沉默的聲音和議題得以被表達和重新詮釋,甚至建構另一種思考和想像的可能性,那我們是否可以想像「藝術」就像是John Berger和Susan Sontag在19 83年的一場對談影片「To Tell a Story」中所談到的說故事的其中一種功能一般,作為構築一個「避難所」(shelter)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進入述說和想像的世界。這種「避難所」是一個隱形的空間,進一步讓藝術家和觀者得以重新建構抵抗的知識和力量。然而,我們將如何從這個避難所出發,並打破 疆界與社會重新連結,並產生影響或相互滲透和理解的可能性?
 
從「Personal Cinema」到「藝術避難所」,前者是藝術家個體對時代的紀錄,後者是藝術家 藉由與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的共同創作與對話,以交織出對於針對創作議題的共同討論,我們看到藝術創作如何對「當代性」(contemporaneity)一詞,以及其所指向的多種我們對於 自身所面對的時代議題保有積極的關係和回應,其中便涵蓋了對於「歷史化」(historicization)過程的思考,以及當下我們所身處的位置和所面對的議題,並且保有開放詮釋的可能性。展覽主題中所使用的「沉默」一詞,指向那些不被關注的聲音、議題與固化的歷史敘事,而藝術如何在其中創造多種意義的詮釋與觀點。
 
〈沉默之間〉展覽計畫,期盼在今日的政治和社會變動中,能以積極的態度思考「沉默」 當代社會和文化中的狀態,多件作品從我們日常生活和經驗的公共場域(public sphere)面向 切入,尤其透過城市空間(urban spces)、媒體(mass media)、檔案(archive)和政權/機構 (regime/institutions),思考和探討這些面向所建構的話語形構(discursive formation)和其中 3 所隱含的沉默裂縫。當代藝術在此,又如何以不同形式的創作方法,喚起思考、探索、建構 和再想像的可能性,進而產生超越政治性的語言和結構,以生產抵抗的知識和策略,並產生 某種反身性思考;而同時,在這些公共場域中,藝術又如何可能形成一種多種意義的庇護空間(shelter),讓沉默的聲音在此能進而被述說、溝通和理解,並與社會和文化產生另一層 意義的連結。
 

 
[1] 〈沈默之間〉展覽是一場延伸與跨越三年之久的計畫,其討論與籌備因各種原因走走停停, 終於在2021年底疫情仍在嚴峻的階段中,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Amongst the Silence
 
Exhibition Venue: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 Gallery 101-103
Period: 2021.12.18 (Sat.) - 2022.04.10 (Sun.)

The project of Amongst the Silence aim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artworks becoming individual responses and connecting issues of multiple eras, while finding approaches to form values and viewpoints for ourselves. From 2021,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for all countries to combat COVID-19. Besides various policies and public health regulations, every government in the world has to find a way for people to adjust their lifestyles to the pandemic. Being restricted, many people also wonder how to go beyond the existing physical boundaries of time and space,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and messages via technologies. Strategies and resistance have always been ways for people to construct self identities and show social values of the time. They are stances people take when facing vari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Reflecting this, many contemporary artworks have created spaces for us to think of and explore our current positions and present issues, while remaining open for interpretation.
 
The exhibition takes the concept of Polish artist Józef Robakowski ‘s “personal cinema” as a core and a beginning, they can be taken as self metaphors and archives, or evidences of current stands that can be reviewed in the future. Five major themes following will b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aspects. With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at the moment, the project of Amongst the Silence wants to actively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silence” in today’s society and culture. Starting from public spheres of our daily lives and experiences, many artworks in this exhibition discuss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set up by aspects of urban spaces, mass media, archives and regimes/institutions, and the silent gaps hidden in them. How should contemporary art adopt numerous forms of art making to open up possibilities to think, explore, construct and reimagine things? How can contemporary art therefore produce languages and structures that can go beyond politics, to build knowledge and strategies for resistance, and to create a kind of reflective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how can art serve as shelter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meanings in such public spheres, allowing silenced voices to be told, communicated and understood there, to form connections on new levels with our society and culture?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共同主辦:高雄市立美術館、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奧地利台北辦事處、Project Foundation、Lokal Gallery、Yuka Tsuruno Gallery、公共電視台
Supervisor: Bureau of Cultural Affairs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Organizer: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KMFA),  Art Square Taiwan
Sponsor: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Tung Ho Steel Enterprise Corporation: Austrian Office Taipei, Project Foundation, Lokal Gallery, Yuki Gallery,  PTS Taiwan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