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79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0
內容
與城市文脈的詩意對話
或許藝術總有那麼一丁點的可能,讓人得以從日復一日的循環跳脫,改以更深刻的方式去感受日常之中的不尋常,或是輕觸靈魂的原初感動─這約莫便是《靜河流深》如水流淌入觀者內心的感受。
徐柏涵
▌議題特賣場│靜河流深:與城市文脈的詩意對話
【崔綵珊】「靜」與「深」間的感知:無垢所觸及的河流
【鄭友寧】生的延續與流轉:以極致工藝探詢生命的橋本雅也與須田悅弘
【張純櫻】沈吟美學的行板:謝素梅的寧靜吶喊
【林秀蓁】讓被遺忘的唱自己的歌:談蔡佳葳的創作
【張雅粱】跨境聲繫臺灣情:YannickDauby專訪
【李怡志】行灶腳:用舌尖搭起社區關係的橋樑
▌當代有藝思
【陳宏星】當大象與AI也開始畫畫(下)─「作者之死」與後人類紀藝術
▌展覽迴響
【鄭雅中】Designing for the future:為未來的自己設計
▌美育側翼思考
【黃淑芳】走在樂齡時尚的伸展台:看望高雄市保寧社區爺奶們的活力天地
▌人物特寫
【許遠達】不斷探尋「我」的自由人:側寫林鴻文的人與創作意識
▌目擊現場
【游 崴】小房間裡的鬥爭──2018高雄獎觀察
【陳子庭】不見不散:林柏樑與「V-10視覺藝術群」座談紀實
▌典藏選粹
【蕭瓊瑞】介於現實與超現實間的美麗與哀愁:劉啟祥〈畫室〉的創作背景與構成
【沈伯丞】The Poetic Apparition如詩的幽魅:論袁廣鳴的《棲居如詩》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79期目錄
崔綵珊〈「靜」與「深」間的感知:無垢所觸及的河流〉
李怡志〈行灶腳:用舌尖搭起社區關係的橋梁〉
游崴〈小房間裡的鬥爭-2018高雄獎觀察〉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