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102期──藝見高美三十年/ 藝術史的B面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5
內容
編者的話
作為南台灣第一座公立美術館,高美館於今年(2024年)迎來三十週年,邁入而立之年。三十歲的美術館,不算悠久的歷史,但也陪伴港都從過往的「文化沙漠」到如今昂揚多彩的城市面貌。「藝見高美三十年」紀念專題邀請現任代理館長以及歷任館長分享他們對於高美館的規劃與期許,讓讀者得以一窺美術館如何漸臻成熟,也邀請到從小在內惟一帶長大的建築文史工作者陳坤毅爬梳高美館與園區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最後,專題也收錄與本期連動的Podcast節目「雄雄藝見你」,從解密高美館的幕後故事,到高雄與南部藝文生態的發展,讓各位除了閱讀文章也能聽到各個關鍵人物的現身說法。
另一個重點專題,當然是因應三十周年推出的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由泰德現代美術館與國巨基金會合作,展出台灣藏家陳泰銘的收藏與泰德美術館典藏作品,是泰德美術館之外的唯一巡迴站。藉由此難得機會,本期也推出「藝術史的B面」專題,希望能在畢卡索、安迪沃荷等耳熟能詳的大師之外,介紹其他也值得關注的藝術家給台灣讀者認識。此外,這個專題也希望能藉此討論美術館與私人收藏之間的關係。因為台灣的美術館運營多為公立美術館,較少與民間或私人藏家合作,高美館是近年來少數逐漸引進此類型展覽的公立館所,包含「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以及今年四月開展、由顏娟英老師策展的「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而除了「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過去泰德也曾與艾爾頓強合作舉辦攝影展。私人藏家與公立美術館所的關係如何拿捏,讓藏家獨享的藏品與公眾分享,是謝佳娟教授的專文重點。專題中的其他文章則針對展覽聚焦的「攝影」與「繪畫」的量子糾纏,以及從酷兒之眼解讀作品,提供欣賞「瞬間」展覽的不同解析路線,相信能幫助讀者反覆觀看,感受每個與作品相遇的獨特瞬間。
本期也持續帶來精彩的專欄內容,除了介紹梁任宏、徐熱以及張恩慈三位成長或定居於高雄的藝術家,以及他們各自獨樹一幟的創作路線,「南島人物」專欄聚焦三位布農族藝術新秀,甫獲得2024年高雄獎的胡家瑜,以及來自那瑪夏的姐弟Aping Ismahasan(邱雅茹)與書巴里。雖然三位創作者的藝術生涯都還在初始階段,但他們對於自身文化、生態以及藝術語彙的敏銳直覺,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從一片水塘到如今提供豐富文化與生態活動的美術館園區,從第一件作品開始逐漸累積的收藏,以及從青澀的創作者到越發成熟自信的藝術家,所有與藝術相遇的美好,都是無數時光與汗水的結晶。謹以此祝賀高美館三十歲生日快樂,願接下來無數個三十年,高美館能持續茁壯,陪伴更多熱愛藝術的人成長。
目次
藝見高美三十年
下一個三十年:高美館實踐再進化/林翌妏
滄海桑田三十年——高美館場域的表與裏/陳坤毅
歷任館長訪談/王治國
「雄雄藝見你」Podcast/藝術認證編輯部
藝術史的B
面
從獨有到眾享:美術館與私人收藏的公開展示/謝佳娟
比攝影更真實,比真實更深刻:時代獨行者培根、弗洛伊德與霍克尼/郭乙萱
攝影與繪畫的量子糾纏/黃又文
剝開顏料凝結的瞬間——幾則影像線索/李佳霖
「瞬間」—家庭圖像的酷兒性/游承彥
展演觀察
∞—梁任宏「流於形式」(1999-2024)之機轉/鄭勝華
讓畫「渣」出新高度!徐熱的溫度來自何處?/羅潔尹
藝術使我幸福,也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不該獨享:專訪收藏家龔玉葉/謝宇婷、劉涔妤
南島人物
黑暗中的微光:專訪藝術家邱雅茹Aping Ismahasan/謝宇婷
在繪畫中尋找純粹:書巴里與無盡的圓/莊棨惟
源於沃土之上─ 胡家瑜Ali Istanda/常鴻雁
人物特寫
柔軟與甜美?——張恩慈創作中的寓言/王瑀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