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內惟埤文化園區地處高雄市都會西北位置,在自然地形上,原為「內惟埤」區域範圍,擁有山系與水系交接,以及保有珍貴濕地特色。區域北端的龜山、半屏山與西側南北向的壽山,匯聚了流經區內之愛河,共同形成區域周邊山水環抱的景觀。內惟埤文化園區含括美術東二路、美術館路、馬卡道路以及明誠四路環抱之區域,佔地41 公頃,係由陳柏森、盧友義建築師設計規劃,歷經十七年之規劃、設計及施工始完成。1986年開始規劃;1989年一期工程動工,1994年1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之美術館、美術廣場、迴廊等;第二期工程自1999 年11月開工,於2000年底完工,完成園區內整地、綠化等工程,包含人工湖水域、濕地沼澤區、步道、人工島、小溪、草坪、園區綠化植栽等;2002年10月完成第三期工程,設有立體停車場、服務中心(後經規劃,更改為兒童美術館、螢火蟲復育區、噴泉廣場等設施);2003年1月完成全區開發,並交由本館開放使用。整個園區結合美術公園的設置,提供市民一個兼具藝術、文化、休閒、自然生態、教育的多元生活園區。

氣候

屬亞熱帶氣候區內,冬寒而夏熱,雨量多在夏季。除一、二月之平均溫度少於20℃外,平均溫度超過20℃者連續有十個月之久,其中以六至八月最熱。屬於氣溫高,日照充足地區。

土質

本區地質屬第四季中之沖積層,土壤結構主要為沈泥質粘土層。基地週遭外圍環境,以壽山、龜山、半屏山之珊瑚石灰岩地層及珊瑚礁最具特色,多被取為高雄地區自然環境之代表意象。

山系與水文

以南北走向為主的壽山是高雄都會區之天然地標,環抱區域之西北與西側,壽山以西為台灣海峽,兩者共同構成海灣與港口,並延伸運河支道聯繫左營地區之蓮池潭、龜山、半屏山,形成優異之自然景觀資源,兼具觀光、灌溉、蓄水與調節功能。

生態環境

本文化園區水域與都市東側之澄清湖,同為高雄地區過境候鳥之棲息地,族群係屬西伯利亞候鳥族群,主要有水鴨、伯勞等鳥類,此外,此區常見的鳥類有大卷尾、綠繡眼、白頭翁、麻雀、八哥、洋燕、家燕、樹鵲、班鳩、伯勞、褐頭鷦鶯、灰頭鷦鶯、喜鵲…等,為文化園區保留了珍貴自然生物資源與特殊景觀。

特色植栽與稀有植物

為提供民眾良好的休憩環境,於園區外圍步道遍植小葉欖仁,目前已具規模,成排的樹林成為一條林蔭步道。園區內位於濕地區中的兩棵稀有雜交柳樹更為園區增添了可看性。此外,整個園區的植栽亦儘量採種本土樹種如樟樹、刺桐、茄冬、榕樹、台灣欒樹等,一方面減少病蟲害,一方面塑造園區的特殊性。為能永續發展並保有台灣稀有植物,園區2011 年種植台灣原生樹種計有白雞油樹40棵、烏心石20、牛樟10棵、奇楠木10顆。

園內區域

園區共分七大區域:一、美術館區一期工程);二、雕塑公園(一期工程);三、生態公園(二期工程);四、噴泉廣場(三期工程);五、兒童美術館(原服務中心,三期工程);六、立體停車場(三期工程);七、南島文化場域。

美術館區

1.本館建築
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五樓挑高空間建築,包括北大廳、雕塑大廳、十六個間個展室與兩個多目的室,公共活動區如專門收藏藝術資料的藝術研究室、可容三百九十二席位之演講廳、美術資源教室等,另有工作人員使用之行政區及典藏區等空間等,出入口各自獨立,易於分區管理、分時使用。展示空間共有八千餘坪為南台灣最大之美術館。

2.戶外空間
在塑造一個與自然和諧的都會文化園區之理念下,充份利用空間分隔與動線規劃之配置設計,營造出美術公園藝術化的特色;由邊緣空間、雕塑公園、戶外圓形廣場、迴廊至美術館區,整體設計、由外而內,規劃如下:

(1)邊緣空間:
為四周園道對美術公園的第一印象所在,在設計上著重在雕塑意味;以活動囊袋的設計方式來融合美術公園的意象與人行道的休憩行為配合,並結合各種邊界的型式,控制天空線及地平線做視覺上的引導。

(2)遊園步道及休憩設施:
民眾在此的需求為方向性的引導與一種歸屬舒適的感覺,因此,民眾由入口廣場開始進入園區後,可循明確指標進入美術館或園區休憩,路徑及通道規劃明確,配合各景區舖設遊園步道,並適地提供休息區、公共廁所、遊客座椅等。

(3)戶外的圓形廣場與迴廊:
戶外圓形廣場的設置是引入活動的最好誘導方式,而目前利用長達一百公尺之圓形迴廊包被出的戶外圓形廣場,再加上與館內教育空間如美術教室與演講廳的串連,使室內室外的活動產生緊密的關聯,而有效的發揮活動成效。

雕塑公園

涵括範圍以一期工程為主體,即美術館行政區後方草坡與西南園區範圍為主,該區域藉不同的景觀如樹林、草原及各種雕塑品展示方法分別陳列於不同的景區中。園區雕塑品的主要來自一九九一年的「第一屆高雄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一九九三年的「環境形象化、再現內惟埤雕塑徵件」、「一九九五高雄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及本館部份大型典藏品,營造出雕塑公園藝術化的特質,總計二十五件,其中十八件位於雕塑公園中,其他七件作品則分別座落於二、三期的生態公園。

生態公園

包括主湖、小島、沼澤、觀景台、密林區、文學步道等。其中主湖及湖岸在強調生態復原的概念上,分草坡湖岸、木樁湖岸、塊石湖岸以及湖底、湖岸採以下方式施作:草坡湖岸係卵石及植草方式施作。木樁湖岸係以美國南方松(防腐材)自然密集排列方式施作。塊石湖岸係以楓港石、花蓮紋石為主,採自然疊砌方式施作,石塊護岸孔隙較多,可讓生物繁殖棲息。湖底則採黏土層方式施作,表面回填天然砂石級配30cm厚,湖岸採拋卵石20cm厚。

入口廣場

延續美術館半圓形環繞迴廊概念,提供遮蔭、活動、聚集及空間的形塑。廣場中設計有噴水設施與燈光設備,不定期進行施放,更設有優質公廁提供民眾使用。

兒童美術館

提供民眾於遊園動線中之休息點,建築物採較小量體及階梯狀綠化平台設計,將植物由地面延伸至屋頂。

立體停車場

停車場採隱藏及推縮方式設計降低建築物對行人之壓迫感,並延續園區內綠色環保概念,利用開挖後所產生之棄土,覆於停車場背面行成小山坡,使與環境融為一體,避免突兀。

註:以上園區區域介紹資料參考自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美術公園」簡報資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