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最新訊息
首頁
最新訊息
share
111-10-28
龍貓隧道旁的絕美藝術中心亮相! 陳其邁:二階段試營運內惟人看過來 11/1起邀好鄰居搶先開箱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758
高雄文化新地標「內惟藝術中心」結合高雄電影節的首波開放廣受影迷好評,也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拍照打卡,加上全台最美輕軌段「龍貓隧道」的加持,距離甫開通的輕軌內惟藝術中心站僅一分鐘,便捷的公共運輸與自然綠意、藝術人文巧妙融合,11月1日起啟動第二階段試營運,28日起可至藝術中心官網線上報名,內惟人更享加碼好康,歡迎市民朋友踴躍預約,搭乘輕軌穿越龍貓隧道,一起享受這座新世代藝術中心,展開無界限的美感生活體驗。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宣佈城市文化建設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眾所期待的內惟藝術中心即將啟動第二階段試營運!內惟藝術中心面向的內惟社區,舊名「內圍」從早期便是高雄平原的重要傳統聚落,也曾是早期平埔族-馬卡道族的生活場域,到了日治時期,內圍改稱內惟,亦因地形優勢而有了水泥、鋼鐵等產業發展,締造許多台灣歷史上的第一。充滿豐沛人文的內惟,過去因馬卡道路以西鐵路縱貫線百年阻隔,為了弭平新舊街區藩籬,市府團隊全力整合鐵路綠園道、輕軌捷運環狀系統建設,再加上副市長史哲帶領文化局團隊精心規劃的「內惟藝術中心」軟硬體,可望成為縫合內惟社區的介質,帶動全新發展契機。
陳其邁指出,內惟藝術中心大門面向熱鬧的內惟市場,也有許多市民朋友會在傍晚時分來到美術館園區運動,為此營運團隊特別調整試營運時間,由上午11時開放至晚間9時,民眾逛完市場、跑完步就可以直接逛藝術中心的體驗,將會成為高雄市民日常,這座藝術中心也將是最全球在地化的代表。
史哲表示,內惟藝術中心是高雄「大美術館計畫」最後一塊關鍵拼圖,2017年高雄市立美術館正式轉型為行政法人,近年來整合館內、外空間軟硬體優化,打開藝術與城市之間的對話,逐步形成美術館的一日藝術生活圈;很開心2022年迎來由知名建築師劉培森親手設計的內惟藝術中心,這座融入自然景觀、擁抱社區的綠色建築,也在日前榮獲臺灣年度建設的最高獎項「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殊榮並被推薦角逐「全球卓越建設獎」。
史哲說,最初在建築設計考量西曬等天候條件,未將大門正向面對內惟社區,但思考到陳其邁市長念茲在茲帶動西側社區都市更新契機,促使了這座藝術中心180度翻轉,從面向美術館園區轉向內惟社區,成為城市縫合的關鍵建築。內惟藝術中心室內面積約833坪,小而美的內部空間無柱無樑,透過開放式的動線規劃,融合了展覽、影廳、選物與輕食等複合機能;而為維護觀展品質與展覽作品安全,藝術中心第二波試營運開放將採線上預約制,11月1日起民眾可分時分流入館參觀,預約系統將保留半數名額予內惟人,試營運期間,凡有內惟居民身分者預約即享專屬好康加碼贈內惟藝術中心影廳電影兌換券一張(價值$260),邀請內惟居民與市民朋友搶先體驗內惟藝術中心。
高雄市文化局長王文翠同時也是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長指出,內惟藝術中心是繼高美館、兒童美術館後,美術館藝術生態園區內的第三個館所,而營運上則為高雄專業文化機構轄下三館(高美館、高史博及電影館)共構。第一階段試營運透過結合高雄電影節的策展,來啟動影廳的試營運,文化局規劃11月起以預約方式進行第二階段試營運,並透過預約名額對內惟人的保障,期盼內惟好鄰居搶先前來體驗內惟藝術中心,同時也透過人流的管控來測試場館內最佳的參訪人數上限,以規劃未來正式營運時最佳的營運模式。
內惟藝術中心在策展上跳脫傳統殿堂式的美術館展示思維,結合主題性影展規劃,並提供生活設計選品、輕食餐廳café等服務,貼近常民生活;王文翠表示,第二波試營運期間,凡預約民眾皆可享場館導覽服務,以及藝術中心內餐廳「SO_UP」與「Akau Coffee」餐點優惠折扣。而特別為內惟居民推出的加碼好康電影兌換券,以如今大眾對內惟認識主要仍以傳統鐵路線以西及東側的內惟埤一帶為主,包含在行政區域上的14個里(正德里、厚生里、民強里、平和里、龍井里、自強里、忠正里、光榮里、建國里、內惟里、民族里、前峰里、鼓峰里、雄峰里)及舊內惟埤所在的龍水里等15里。歡迎大眾踴躍預約體驗這座獨特又前瞻的高雄文化新據點。
內惟藝術中心第二波試營運採取線上實名預約制,歡迎民眾至官網線上預約系統報名,相關資訊請詳
藝術中心官網
或
粉絲專頁
。
---------------------------------------------------------
內惟的空間範圍
內圍從早期便是高雄平原的重要聚落之一,以「內圍」為名的傳統聚落,是早期平埔族-馬卡道族人的生活空間。有一說法是「內圍」是泛稱竹林內的民居或聚落,也標示著以竹林做為人群活動標示的生活場域。
內圍最早出現於輿圖上為清雍正年間(1722~1735)的「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中即出現,當時以「內圍社」為主,說明此時該處為平埔族與漢人的生活空間,至乾隆臺灣汛溏望寮圖中,出現以「內圍莊」一詞,顯示漢人拓墾的腳步。
內圍為銜接前峰尾、鹽埕埔、桃仔園及三塊厝等聚落之間交通的要道,日治初期,改內圍為內惟,隨後亦因地形條件的優勢陸續有水泥廠、鋼鐵廠等工業設施的設置。
日治初期,內惟庄地圖即標示有內惟的主要聚落,除傳統的內惟聚落,當時的龍水及凹仔底部份聚落,也都納入內惟庄的範圍內,但因為內惟庄的鐵路東側,尚有埤塘及大片農田,所以並非人群聚集之區域。1920年,地方行政區域改正,「內惟」納入高雄街(1924年升格為市)大字,其中包含了內惟、龍水及凹仔底三小字,大字類似今日地籍的“段”。
今日,我們對內惟認識主要仍以傳統鐵路線以西及東側的內惟埤一帶為主。在行政區域上以傳統聚落的14個里(正德里、厚生里、民強里、平和里、龍井里、自強里、忠正里、光榮里、建國里、內惟里、民族里、前峰里、鼓峰里、雄峰里)及舊內惟埤所在的龍水里,作為一般認知的內惟區域。
附件1_內惟最早的地圖-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雍正年間)
1_絕美的內惟藝術中心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4_絕美的內惟藝術中心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附件3_內惟現今行政區域圖
5_「SO_UP」打造蔬食新飲食概念店
2_絕美的內惟藝術中心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6_Akau Coffe以獨特烘豆手法探索咖啡風味
3_絕美的內惟藝術中心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附件2_日治時期的內惟庄
延伸閱讀:
全民防疫,建設不停!高雄文化新地標「內惟藝術中心」即將啟動 翻轉城市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高雄內惟藝術中心以觀賞設計打造美學新體驗 陳其邁:歡迎入「內」 作伙來坐!
內惟藝術中心以聽覺設計打造美學新體驗 台法聯手65聲道〈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裝置展 亞洲首獻
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即起試營運 美術館轉向 舊部落成第一排 陳其邁迎首日觀眾:縫合城市紋理 藝術成為高雄日常
出走校園暢遊藝術!高雄校園藝術to go計畫紮根視覺藝術美感教育
全台首座藝術場館內的修復中心在內惟 史哲:修護就是展示 歡迎預約參觀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