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翩隅流光-瞬間】-小週末音樂會

延伸本展穿越繪畫與攝影的多重交織及議題探索,本次小周末音樂會試圖以音樂結合跨域元素展開多面向的動態思考及對話可能性;同時對應於高美館場域的獨有藝術氛圍,開啟聽者獨屬於當下的豐富感官饗宴。

如同藝術家在攝影來襲的拉鉅之間,終究在時代的推進中不斷向前,破除或凝望的既有框架中,成為觀者此刻無限想像空間。

本系列音樂會作為法人化轉型與台新銀行「藝企合作」共同推出備受好評的「月昇.樂昇-小周末音樂會」之系列延續,誠摯邀請南台灣樂迷重遇,夏日夜裡,關於翩隅流光的美好「瞬間」。

 

*需持【瞬間】特展門票,方可參與小周末音樂會(含電子票券)

*當日【瞬間】特展延長入場時間至19:00,觀展請售票中心購票。

 

 

獨家贊助|台新銀行

英倫風韻 • 藝術之旅

由德國呂北克愛樂樂團的首席周子仁,搭配知名演奏家張嘉芳、林倢伃及侯柔安共同帶來特別的雙簧管與絃樂的四重奏,並特別精選莫札特、杜南伊及布列頓的經典作品。本次選曲彰顯著英國音樂的深厚底蘊,從不同的時代交迭呼應著藝術家對於時間、空間與人性的深刻省思及表達,在體現二十世紀時代精神的同時,再次感受樂音流動當下,此刻的美好共時。

-

日期:7月26日(五)
時間:19:30-20:30
演出陣容:張嘉芳|Oboe 周子仁|Violin 林倢伃|Viola  侯柔安|Cello

 -

▌演出者簡介

 

 張嘉芳|Oboe 

旅德雙簧管演奏家,曾於2015-2023任職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雙簧管副首席。德國國立德特蒙音樂院最高演奏家博士文憑,2009年榮獲德特蒙舉辦GFF木管室內樂比賽第一名,目前定期受邀於澳門樂團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客座雙簧管首席。

 

 周子仁|Violion 

德國呂貝克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漢堡音樂院最高演奏家文憑,活躍於歐洲樂壇,擔任獨奏家,室內樂與大師班教學。

 

 林倢伃|Viola 

畢業於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中提琴碩士班,師事Gerard Causse 及 Antoine Tamestit,曾獲法國青年中提琴家大賽首獎 ,入圍慕尼黑 ARD中提琴大賽等賽事。返台後參與演出如Taiwan Connection、對位室內樂團、奔放樂集。

 

 侯柔安|Cello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大提琴演奏博士,大提琴泰斗 Bernard Greenhouse 讚譽為「充滿生命力、溫暖的大提琴家...非凡的藝術家」。演出遍及歐亞美非世界各地,組創「VIO 提琴樂集」、「MUSE 鋼琴三重奏」投入音樂推廣。現為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

In the Cave,你聽/看到的是什麼?

「洞穴」本來就是許郁瑛日常生活一隅的剪影:當她需要專注、需要靈感、需要突破的時候,就會逃入《老瑛在山洞裡閉關》 - 一幢屬於許郁瑛她自己的精神時光屋。

《In the cave》由鋼琴家許郁瑛帶領,結合爵士、電子音樂,與樂手程杰、林偉中合作,探索原聲即興元素與電子音樂的結合,在熟稔的爵士底蘊中悠遊而出的實驗性作品。打破了傳統音樂創作框架,作為下個奇幻旅程的起點。

這場奇幻旅程仍舊繼續著,或從洞穴走到了美術館,又是怎樣的新鮮故事?許郁瑛和她的夥伴們,將再次展開一場意識與真實世界交錯的未知之旅。

-

日期:8月9日(五)
時間:19:30-20:30
演出陣容:許郁瑛|鋼琴/合成器
程杰|電貝斯/電子聲響
林偉中|合成器/電子聲響

-

▌演出者簡介

 

 許郁瑛 |鋼琴/合成器 

台灣出身的爵士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音樂製作人。從小受古典音樂薰陶,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後即赴紐約深造,取得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學院爵士鋼琴演奏碩士學位(Purchase College, SUNY, Master of Music)。畢業論文主題在於研究爵士鋼琴大師 Keith Jarrett 於 1960 年代末期及 1970 年代初期在鋼琴三重奏與鋼琴獨奏等不同形式之下的即興演奏手法。

許郁瑛演出足跡遍佈法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上海、香港、澳門、印度、新加坡、韓國、美國、日本、台灣爵士樂與跨界音樂類型各大音樂節與展演空間...等,並和國內外知名音樂人合作,如:爵士鼓傳奇人物 Albert "Tootie" Heath、爵士鼓大師 John Riley,豎笛與薩克斯風大師 Paquito D'Rivera、葛萊美獎提名編曲家/小號手 Michael Philip Mossman、小號手 Alex Sipiagin、Brian Lynch、奧地利國際知名小提琴家 Benjamin Schmid、法國鋼琴即興大師 Jean-François Zygel、 義大利低音提琴手 Giuseppe Bassi、作曲家温隆信老師和台灣鼓王黃瑞豐老師...等。

2019 年以〈第三章:印度、義大利與我〉一曲榮獲第 30 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2018 年以其個人第三張創作專輯《happened, happening 現在》榮獲第 29 屆金曲獎三項大獎肯定:「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演奏類最佳專輯獎」、「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

許郁瑛於 2022 與 2023 連續兩年受邀擔任張惠妹台北小巨蛋與高雄巨蛋《aMEI ASMR 世界巡迴演唱會》嘉賓,2022 年受邀於 NSO 國家交響樂團,擔任《LA LA LAND 樂來越愛你》電影交響音樂會首席爵士鋼琴家。近年多次參與光雕展演創作如:C-LAB 藝術圍牆計畫《限時動態公園》(2020)、國慶總統府光雕展演《世界同行.台灣耀飛》(2019)、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景觀藝術化光雕展演《南境之光》(2019) 等。近期也擔任藝術家陳怡潔於國美館永久典藏之VR作品《連合島漫遊Roaming in United-Islands》配樂、插畫家查理小姐《單人遊戲 me and me》動畫短片配樂等。

許郁瑛至今共發行五張爵士創作專輯:《Untitled 許郁瑛首張爵士創作專輯》、《sentimotional 心情之間》、《happened, happening 現在》、《波傑克特三 PROJECT 3》和甫於今年 (2023) 3月底數位發行的原聲電子跨界實驗創作專輯《In the Cave》。2020 年於YouTube 頻道《yuyinghsu music》推出節目《爵士郁瑛房》,介紹爵士樂基礎入門觀念,希望推廣更多人喜愛爵士音樂。

 

 程杰|電貝斯/電子聲響 

●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美國)-畢業,主修低音提琴、電貝斯

● 劍橋大學哲學系(英國)-畢業

● 入圍第33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 擔任第8、11屆金音創作獎評審

● 獲文化部補助至法國Mix with the Masters混音課程進修(2018)

2008至2010年為全職爵士樂手,期間主要演奏樂器為低音提琴。合作樂手/團包

括:彭郁雯三重奏、絲竹空爵士樂團、黃瑞豐、莊智淵、楊曉恩、連雅文打擊樂團、張哲嘉、史茵茵、國家交響樂團(NSO)、黃偉駿、舞工廠踢踏舞團、古皓、蘇子茵、聶琳、林少英等。2010至2016為全職流行session musician,期間主要演奏樂器為電bass。曾擔任過林宥嘉、田馥甄、SHE與A-lin的巡迴演唱會bass手兼band leader。合作藝人包括:張惠妹、蔡健雅、吳建豪、庾澄慶、艾怡良、張信哲、許慧欣、Lara、曹格...等。其他合作獨立樂團/藝人包括柯泯薫、魏如昀、陳珊妮、原子邦妮跟飢餓藝術家。自2016年起,除了

大量練習及嘗試電子音樂創作和演奏的方式外,也多方學習當代音樂製作技巧。目前工作包括製作、混音、編曲、配樂、低音提琴、電bass和電子樂器演奏等。

 

 林偉中|合成器/電子聲響 

●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美國),主修鼓組打擊樂

● 鼓手、作曲家、配樂家、電子音樂創作者

● 跨及爵士、搖滾、流行、電子、實驗...等音樂領域

音樂生涯始於大學時期加入社團開始習鼓,演奏搖滾樂。因緣際會之下對爵士樂及即興演奏產生極大興趣。2003年與朋友自組爵士樂團Take Five,演奏傳統爵士音樂,同時在獨立樂團界以前衛風格的創作於各大搖滾音樂節演出。2006至2008年間在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鼓組打擊,並琢磨於世界音樂的打擊藝術。返台後旋即加入多個爵士音樂團體演出,活躍於台灣爵士樂圈,合作對象遍及國內外,也參與流行樂界如:曹格、胡恩瑞、王若琳與林宥嘉...等藝人演唱會。

2011年,林偉中主要參與的樂團Flâneur Daguerre(實驗爵士樂團)、咻樂風(巴西傳純choro音樂),各自發行《大大星簇交錯!》和《出發》專輯;爾後成為Canopus鼓組及Regal Tip鼓刷的官方代言人。2014年受邀加入絲竹空樂團音樂總監彭郁雯個人創作音樂計劃《膽膽大》,以及爵士音樂家陳穎達個人創作專輯《R.E.M Moods》(2015),參與單曲〈生病之歌〉獲當年度金音創作獎最佳爵士單曲;並與旅美知名作曲家溫隆信組成四重奏──四爪樂團發行《爵對好聽》(2019)。往後多次跟陳穎達合作,參與專輯《動物感傷(2017),獲得金音創作獎最佳爵士專輯,以及《你聽過Beige嗎》(2021年)。

近年往聲音實驗及現代即興的方向發展,和製作人程杰開始鼓組與合成器的實

驗組合,研究四聲道音響、環繞音響在現場即興演出的可能性;並發行《Dailiest Day Possible》(2018)專輯,錄音室現場與導演許承傑、柯泓宇進行音像即興實驗計畫,後續兩位導演各別發表兩支影像作品《Scarlett, Daisy -Dailiest Day Possible》及《-C1Debussy-Dailiest Day Possible》。2020年開始參與多項配樂作曲、錄製,由於對電子音樂濃厚興趣,也開始使用電子樂器進行現場演出與錄音。

In a Landscape 虛幻與真實

借用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的作品《 In a Landscape》,探討藝術的虛幻與真實。荷蘭籍人聲魔術師 Mark van Tongeren、法籍音樂家 Arnaud Lechat 演奏多項樂器(手風琴、單簧管)、鋼琴家李世揚與舞者詹雅淳帶來的全新跨域演出。呼應此次高美館年度展覽的主題和藝術家,他們將混合對應時代的既有音樂創作以及受到啟發的全新創作,企圖透過音樂產生視覺聯結,邀請民眾聆聽音樂裡的色調、明暗、氛圍,看見繪畫及攝影作品裡的音樂。

-

日期:9月20日(五)
時間:19:30-20:30
演出陣容:李世揚 Shih-Yang Lee|即興鋼琴
貓阿諾 Arnaud Lechat|單簧管
馬克・范・湯可鄰 Mark van Tongeren|人聲、口簧、印度手風琴
詹雅淳 Ya Chun Zhan|舞者

-

▌演出者簡介

 

 李世揚 Shih-Yang Lee|鋼琴 

長年致力於即興演奏的臺灣鋼琴家,合作過的藝術家來自於各藝術領域,如:繪畫、舞蹈、劇場、多媒體。2010年成立「卡到音即興樂團」,其個人及樂團多次榮獲金音創作獎、傳藝金曲獎項,受邀至世界各國演出。


李世揚與歐洲即興鋼琴巨擘 Fred Van Hove 合作《 冬至 Galactic Alignment》,獲美國 New York City Jazz Record 年度新發行榮譽提名。其它作品:《樂無歇》獲第六屆金音獎「最佳樂手」,《兩男關係》獲第七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單曲 」。

2015年偕同尼可樂表演藝術創辦「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兩年一度,迄今完成四屆)。2016年與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共同策畫「混沌身響」。2018年獲選為「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劃」徵選藝術家、「亞當計畫2─藝術家實驗室」駐地計畫,2019年「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III」駐村藝術家、第十五屆流浪者計畫、2021年獲選為第六屆臺南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22年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紐約獎助計畫)。

 

 貓阿諾 Arnaud Lechat|低音單簧管、簫、手鼓 

法國籍音樂家和作曲家,居住於台灣。演奏多項樂器,如:單簧管、薩克斯管、簫、打擊樂器、手風琴、吉他…等。學習中國音樂多年,並創造一種融合古典、爵士、世界音樂、法國和亞洲風格的音樂類型。

曾多次參與現代舞演出:與編舞家黎美光《缺席者之舞II&III 》2003/2004, 《她的名字叫曇花》2006年、《風尋》2008年。與編舞家古名伸合作《新地界爭霸》2004年、《亂碼》2018年、《亂碼 2》2022年、《獵景》2017/2020 。亦參加國際即興舞蹈節《 i dance Taipei 》( 2013至2023年)、《混沌身響7》。

參與劇場演出,包括《一起快樂的方式》(牯嶺街小劇場 2006年)、與導演林正宗合作《嘻哈巫!斷言?》(2017年)、為國家人權博物館開幕展覽創作音樂《死囚的最後一封信》(2014年),還有為法國畫家歐笠嵬的著作《幸福的鬼臉》(2002年)。

並且多次參與台北文化活動《孔廟演出》(2005年)、松山錫口文化節(2010年)、台北元宵節(2023年)與 0471特技娛樂場、參加第一屆台北白晝之夜與 Valentin Lechat 陳星楽共同創作現代馬戲團作品《解放9 (Delivraence 9)》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二人一同前往台灣東海岸原住民部落巡迴,演出了馬戲團創作《海的面目 (Face Ocean) 》 。

也拍攝紀錄片、在公共電視台播映所拍之『台灣歌仔戲國寶廖瓊枝女士』紀錄片《都馬調(Doumadiao) 》。也與中央廣播電臺製作52輯中法兩種語言版本的系列節目《迷失方向》、採訪台灣傳統音樂的國寶和許多音樂人、包括:宜蘭的北管、坪林的閩南相褒歌,美濃與竹北的客家八音和客家山歌、北投和礁溪的那卡西 . . . . .

近期並製作發行三張創作音樂專輯:
《解放 9 (Delivraence 9) 》2017年
《超人類/次等人類(Transhuman / Subhuman 》2018年
《藍色微光的翅膀 (Sur les ailes de l’heure bleue) 》2021年



 馬克・范・湯可鄰 Mark van Tongeren|人聲、口簧琴、電聲 

荷蘭萊頓大學創意與表演藝術博士,持續投入聲音探索的表演藝術家。熱衷研究、學習不同地方部族原始的聲音技巧,並以人聲為主要媒材,創作前衛實驗音樂。

1990 年代於阿姆斯特丹 Silo 劇院首次演出,而後展演足跡遍佈荷蘭、俄羅斯、西班牙、芬蘭、比利時、德國、紐西蘭、台灣、中國、韓國和美國。曾在台北國立藝術大學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音樂學院擔任駐校藝術家。

2002年發表著作《泛音詠唱》,且於2022年秋季推出增訂新版,與專輯《泛音詠唱選集》一起問世。2003年以人聲與空間共鳴為創作素材,發行專輯《Paraphony-Extended Harmonic Techniques》。隨後與音樂製作人李欣芸合作錄製《鹿女》專輯,獲 2008年台灣金曲獎提名。於2022年發行的獨奏演出錄音《旅行到月球》以多元樂器為特色,如:口簧琴、笛及拇指琴。

民族音樂學的專業背景造就了馬克豐富的創作連結,包括結合耶路撒冷穆斯林喚拜、台灣原住民樂舞等。也曾受大提琴家馬友友邀請,為巴哈大提琴組曲加入即興泛唱。近期合作演出包括鋼琴即興演奏家李世揚、驫舞劇場、光環舞集、編舞家葉名樺、作曲家曾興魁、董昭民、張幼欣、馬格拉海的改硬…等。近期演出包括2021年疫情期間與台灣、荷蘭的即興音樂家透過網路連線,進行現場演出的《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潛伏時間》 (Latencies Project) 、《力晶2022藝文饗宴-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2022《世界口簧琴音樂節》之開幕及閉幕演出。 2022年,馬克發起成立台灣泛音詠唱協會,以及9人的泛音表演團體漪渦魚,希冀能提升更多人對泛音、聲音、聆聽的意識。

 

 詹雅淳 Ya Chun Zhan|舞者 

臺中人,北漂青年。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左營高中舞蹈班。現為自由接案表演者、舞蹈藝術創作者與舞蹈老師,目前也斜槓為舞蹈咖啡廳走馬啡副店長 。

在舞蹈中喜歡以實驗與即興的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可能性。同時持續不斷的與國內外不同的編舞家合作或是透過機會到不同地方跳舞與創作。近期經歷於 2023年獲得菁霖美國舞蹈節獎學金、在走馬啡 X跳舞蘭《佳節限定身心饗宴》中以新秀舞蹈家身分演出個人創作獨舞《未命名》、參加《身在其中INCLUDE SMA 特展》開幕演出擔任舞者 、參與舞蹈南方嘉義駐地創作《 標籤》擔任共同創作藝術家、參加 2022臺北藝穗節《童話故事 人生事故》擔任創作者與表演者、參加 2022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擔任舞者等 。

因緣際會之下,開始與不同的音樂家合作擔任即興音樂會的舞者。如 2023年一月、二月、四月與音樂家 Arnaud Lechat 、 Mark Van Tongeren 共同演出《夢境》 、 2023年一月音樂家 Arnaud Lechat共同演出「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開幕表演 、 2022年十二月與音樂家 Arnaud Lechat 、Coordt Linke 、 Anne Dewees 共同演出《藍色微 光的翅膀》等 。

也有持續進行舞蹈肢體的創作。目前的作品有 2018年《Ridiculous》、《Neverland》、 2020年《The》、 2021《一種關於靈魂的想像》影像版、 2022年《童話故事 人生事故》、《未命名》等,也即將在2023年臺北藝穗節發表《一種關於靈魂的想像》與古舞文創『D Lab創作孵育』發表《阿布索倫的浴室》 。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