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黑湧 林純用創作個展

2023.09.02 - 2023.12.24 本館 4樓展覽室


「黑湧」具有多重指涉︰首先,讓人想到早期祖先渡過黑水溝的開墾史,具有歷史與宗教的向度;此外,黑亦有汙染,意指經現代化、工業化的汙染意象;另外,也指涉黑潮,後者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流經台灣東部的洋流,海中的神秘河流,充滿力量與生機。藉由藝術打開的多重連結,擴張觀眾對自身與環境的多重感受。

海洋,一直都是台灣文化最根本與原生,但卻受禁忌與隔離的日常生命中的一部份,藝術家林純用長期關注海洋與環境,以身體、材料與藝術行動直視殘酷的現實,重新找回生活中失落的環節,並希望覓得生命的新動能。
 

「廢樂園」
 「廢樂園」探討海洋垃圾的爆量與汙染,主要反映了人類資本主義與工業生產的過度發展。資本主義一方面無孔不入地刺激,或控制消費的慾望,另一方面透過大量生產來滿足慾望的消費。現代消費社會無數產品的生產,均仰賴石化工業,後者提供的塑膠不僅方便、廉價,而且萬年不壞,唯一的代價則是乏人問津的汙染。近年來,全球海廢問題不斷地擴大,也更加嚴重,不僅破壞自然環境,也危害其他物種。

塑膠海翁
「塑膠海翁」以鯨豚、汙染與自然為主題,但試圖將其連結到當代社會與現實情境,甚至希望透過巨大的裝置作品,讓觀眾不僅從「外」來觀看這些議題,更能走進作品之中,從「內」去感受環境的變遷,物種的死亡與人類,與我們自身,與當下每一個呼吸之間的深刻連結。
 
海的考古學
本區主要有兩個系列作品所構成︰《鯨落》系列與《龜蘭巴火》系列。
 
《鯨落》系列重新繪製鯨豚的骨骸,但試圖安置於深沉的漆黑之中,使其成為海洋遊魂與死後精靈,它們環繞在倒映高雄港之間,形成虛實交替,魑魅魍魎的恍惚狀態,並成為當代的新天使。
 
《龜蘭巴火》系列,由四件分別針對龜山島、蘭嶼、綠島與菲律賓巴丹島的木刻板所構成。藝術家透過台灣幾個離島的實際踏查,理解這些離島特殊的歷史、風土與景觀,例如過去的軍事對立、政治監禁與文化景觀,以及海洋尋根之路所帶來的身體經驗等等,進一步延伸至南島語系文化圈的追尋。

 
海神祭
「海神祭」以《剪浪》系列作品為主,轉向於歷史、建築、生活與信仰的面向上,並希望提出一種透過海而得到的昇華。
 
《剪浪》系列從傳統建築得到啟發,藝術家林純用將建築形式與浪型互為結合,成為畫作內形式的隱然結構,並進一步進行藝術的轉化與提升,從其燕尾脊的翹形迴轉似乎隱含過去的歷史,同時也似乎浮現人與海搏鬥的歷史,藝術家以各種不同HUE (扌甩)出來的浪型相呼應。
 
 
  • 策展人
鄭勝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評論組)博士,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個人藝術經歷從創作背景出發,行經歐陸美學,轉向英美當代藝術哲學,並觀察台灣當代藝術領域,包含策展、評論與書寫。深諳藝術研究與實踐之不易,希冀成為一位忠實而愉悅的無名閱讀者。
    曾獲世安美學獎首獎、三次入選台北市數位藝術評論獎、政大「第二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哲學學門首獎。文章散見《現代美術學報》(北美館)、《臺灣美術》(國美館)、《藝術認證》(高美館)等期刊,並有專書《製造藝術Artmaking──論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藝術哲學》(政大出版社,2013)。
 
 
  • 藝術家
林純用,高雄人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

2014年以「小純用功現代考古隊」為名,進行虛擬的南島文化考察行動,反諷台灣的海岸開發方式,發表了「新香蘭海岸建築遺址考古發掘計畫」,並獲得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

2015年受抹香鯨「大寶」擱淺事件刺激,創作「鯤鯓的擱淺與死亡」、「肉粽角台灣地形圖」、「明日餐桌」等海廢裝置作品,希望透過創作描述島民所應關懷的海洋現況,祈能為台灣的自然環境發聲。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