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李朝進創作研究展

2013.05.25 - 2013.08.18 本館 301-304展覽室
李朝進出生於1941年,屬於戰後在台灣成長的第一代藝術家,六O年代末以銅焊畫嶄露頭角。除了創作之外,早年積極投身創造高雄藝術環境的開拓,包括成立畫會、開設高雄第一家專業的私人畫廊、創辦雜誌等等,被視為「高雄現代繪畫的先驅者」。

李朝進性格憂鬱、沉默寡言,其創作深具「疏離」與「異化」的個人特質。九O年代中期以後選擇與人群疏離的半退隱生活狀態,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從容往來。1998年之後李朝進未曾發表新作,本展可說千呼萬喚,也被李朝進視為過往創作的一次總結,展出作品逾百件,涵括其各階段代表作品,完整而深刻地映照李朝進的藝術創作歷程。
【展覽架構說明如下】

★ 銅焊畫:焦慮的滋味
「銅焊畫」以銅片為主要素材,再加上銅絲、油彩及其他金屬零件創作完成。在六○年代晚期的台灣,李朝進的「銅焊畫」絕對是「前衛」;其冷冽的質地、幽玄的意涵,引領了一個全新的走向,從此開啟了他的藝術之路。以銅板取代畫布,以切、割、燒、焊、腐蝕、敲擊取代畫筆的運作,不論在材料或手法上多少帶有「黑手」的習氣,「銅焊畫」可能是第一批最具「高雄」性格的作品。李朝進的「銅焊畫」,詮釋了六○年代台灣社會的憂鬱,帶點玄奧,更多孤寂。這是存在的焦慮,一種精神的困頓。

★ 落日:鄉愁的符號
八○年代早期,李朝進用水彩畫了一系列的有關青山、古厝、太陽主題的作品。大大的太陽,往往是這些畫作的焦點,其中可能隱藏著他真正的藝術題旨。但,李朝進的太陽,應該是「落日」,不是朝陽。這些畫,總是喚起「日暮鄉關何處是」的感懷,讓人陷入深深的愁緒中。那個年代的鄉土運動,總是伴隨著鄉愁的音調。顯然,李朝進的故鄉仍存在心中的某處,鄉土似乎存在朦朧的煙霧中,鄉愁凝縮為一枚「落日」,孤懸著。從1965年的「銅焊畫」〈遲降的太陽〉開始,「落日」就經常在他的畫中出沒,貫穿了他的整個創作歷程。生命何物?藝術何為?李朝進以「落日」作為對生命意義的提問。

★ 軀體:心神的徬徨
九○年代,「軀體」開始在李朝進的畫中出現,成為藝術的主角。李朝進的「軀體」似乎處在漫遊的狀態中,只是他們都心煩慮亂,不知所之,比較像「異化」的人;倒是藝術家本人,可能才是一個真正的「漫遊者」。陷身在一個現代都會中,他讓「軀體」介入,讓自己抽離。他的「軀體」或「人物」來自現世,卻無處落腳,活在不確定的虛空中,傳遞出一種陌生感,荒謬感也顯而易見。生活的記憶,竟變成一場虛構!這些形象都冷漠疏離,某種「存在的焦慮」、某種「心神的徬徨」呼之欲出。

★ 筆墨:逸氣或塊壘
「筆痕墨韻」或許是解讀李朝進藝術一個關鍵的切入點。油彩以「筆墨」的姿態暈染出的藝術天地,模糊了事實與虛構,也模糊了夢想與現實的界限。筆線墨韻通常散發抒情寫意的特性,喚起舒暢的聯想,使近似抽象的線條成為現實知覺婉轉意緒的反映,詩意豐盈。只是,在李朝進的油彩「筆墨」中,抒情的外表卻隱藏了一股莫名的抑鬱感,荒涼蒼白。自來,傳統文人在筆墨間涵養天地氣韻,造就胸中「逸氣」,但也在筆墨間經歷世事滄桑,形成胸中「塊壘」。「荒涼蒼白」是一種「逸氣」?還是「塊壘」?看李朝進的藝術,這是最令人着迷的趣味。




日落 油彩、畫布 藝術家自藏 73×91cm 1995


悠繆的窗外  油彩、畫布  私人收藏  161×130cm 1997


掙  油彩、畫布  藝術家 自藏  91×117cm  1987


蒼茫  油彩、畫布  私人收藏  91.5×73.5cm  1994


遲降的太陽  複合媒材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藝術家捐贈  60×40cm  1965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