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展覽資訊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share
野放途
2022.09.17 - 2022.12.18
本館 4樓展覽室│入館門票
野生植物通過自然演變和人工栽培馴化,倖存下來的物種資源,往往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蘊藏巨大的生產潛力。「野放」,讓環境中的生物自由互動而生產出的自然物,自然單純,有著從土地和環境中長出來的味道;「途」則有「在途中」的進行式之意。《野放途》主要題旨在於反映和揭示「創作來自於生活」。這些藝術創作者,游離於主流之外,他們不在乎現實、不甩主流論,或漫遊於市井,或踏查田野,或從日常勞動中轉換為藝術創作,兀自埋頭孜矻於創作的天堂路。「野放途」用以引喻和觀察其發展現況與其中蘊藏的創作能量。
展覽從「漫遊」、「蔓生」、「蔓蕪」三個子題開展,展出藝術家包括:李明則、王武森、黃法誠、王國仁、莊明旗、林慶芳、林純用、柳依蘭、陳云、張恩慈、劉秋兒等11位,涵括世代從最年長的50世代莊明旗到最年輕的90世代陳云,表現形式包括繪畫、立體、裝置以及觀念行為創作等等,創作面向多元,沒有酷炫的影音科技也沒有虛擬實境的擬真視域,但在此的每位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歷程都是一則則吸引人去閱讀的故事。
中生代藝術家
王武森,
以獨有的「人的原型」的圖像成為個人繪畫鮮明風格;
李明則
從小愛看漫畫愛畫漫畫,創作雜揉了現實生活所見所感,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
黃法誠
的創作常以無厘頭、幽默感的方式反映人與自然、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現任「魚刺客」會長的
王國仁
,以結合早期街頭塗鴉技巧以及高彩度的色彩,呈現自然狂野的「原生感」;15年前以「台客」系列、「檳榔西施」一度引領風騷的
林慶芳
,沉寂數年後,從童年的尪仔標找回自己,再度出發,這次展出從2015年開始發展的《台風之戀:尪仔標》系列創作;藝術頑童
莊明旗
創作慾幾近狂熱
,
創作形式及媒材完全不設限,造型天馬行空,強烈色彩與用繁體字填滿作品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林純用
的創作經常表達對環境、生態議題的關注,這次展出《野蓮出庄》系列版畫,緣起於受邀
生祥樂隊
同名專輯,此系列版畫創作分「
野來上菜
」及「
食物在庄
」兩子題,帶領觀者進入食物種植、料理、保存時的情境。
30多歲以前的人生幾乎都在市場賣筍干的藝術素人
柳依蘭
,從2008年獲得高雄獎第一屆觀察員特別獎開始,高辨識度的自敘式肖像作品以及傳奇的人生經驗,引起藝術界關注,之後受邀為電影《血觀音》繪製主視覺的跨界經驗,更高度吸引媒體話題;高雄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
陳云
,長年家中堆積著父親收藏的老物,是陳云想像世界的起源,發展出以傳統紙紮人偶的表現形式和「做自己的心情」來表達和敘說;慣用布料、線材、棉花、羊毛等柔軟媒材的
張恩慈
,以其看似柔軟實則「暴力」的創作探詢童話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劉秋兒
在高雄經營豆皮文藝咖啡館15年,長期投入社會思考與藝術行動,搞抵抗藝術,這次展出的是從2012年開始發表的「圖抗系」,它是指對日常生活裡的物件或物件所隱含的訊息加以塗抹的行為。
在「大南方多元史觀」發展主軸下,邁向法人化第四年的高美館,以深耕大南方的同心圓策略,盤整多元史觀的實踐路線,今年 (2022)再次規劃及推出系統性的「美術高雄」系列,這不是暌違15年的「美術高雄」的「重新啟動」,而是企圖予以「重新定義」,從而進階型塑「美術高雄2.0」。在七月首發推出《抽象高雄》,作為一個精神性地出發;《抽象高雄》呈現的是藝術家以「形容詞」取代「地理名詞」,來描繪心中所感受的高雄;展覽推出以來,展覽脈絡清晰、視覺語彙豐富,深受民眾喜愛。接續推出的《野放途》,則以全然迥異的面向,將視野和關注望向非主流或游離於邊緣的藝術創作者,透過多元觀照的方式來觀察和呈現各個層面的創作者其創作能量與發展現況。
參展藝術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武森、王國仁、李明則、林純用
林慶芳、柳依蘭、張恩慈、莊明旗
陳 云、黃法誠、劉秋兒
策展人|
吳慧芳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協力單位|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 & 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
指定木作除醛|聚和生醫
Gallery Talk 藝評人與藝術家的對談摩門
場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主談藝評人
與談藝術家
報名連結
I
11/19(六)
10:30-12:30
展覽現場
蔡獻友 (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展演組組長)
李明則、劉秋兒、黃法誠、張恩慈
報名結束
II
11/26(六)
14:30-16:30
連俐俐 (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副教授)
王武森、柳依蘭、陳云
點此報名
III
12/3(六)
14:30-16:30
鄭乃銘 (亞洲藝術新聞總編輯)
莊明旗、林慶芳、王國仁、林純用
點此報名
域內・域外─潘大謙個展
2025.03.15 - 2025.05.04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 館藏選粹
2025.04.04 - 2026.05.03
潮壤相接
2024.12.14 - 2025.04.20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