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56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14
內容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1994年6月12日開館。開館初期,即以藝術專業經營自我期許。檢視高美館在開館以來即設定的三大營運方針:美術史的美術館、本土美術「專室陳列」及國際本土化、本土國際化,走至今日的全球在地化。在這樣的大方向下,透過歷任館長各有所長的掌舵下,將高美館的每個功能與細節,精精實實地展現出來。
2014年,高美館步入20週年,也象徵人生進入了成年階段。這20年間,1,015多萬參觀人次,近五年來參觀人次更從30萬一路邁升至103萬人次,其中外來參觀人口高達3.5成比例。累積了4,500件典藏作品,1,100多位志工,美術館商圈2009起開始進行周邊商家調查並製作美食地圖,從30家成長為130多家商店。5年來有近30餘國外來使節必訪的機構,更是高雄城市行銷的要塞。
高美館所累積的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成果,無論在質與量上均不容小覷。近年更努力進行「跨領域」合作的推展,除了眾多深耕國際與在地特色、脈絡相承的展覽,2009年起連續四年榮獲《藝術家》雜誌全國十大公辦好展覽榜首,5年間共計20多檔展覽晉入十大之列,成為全國公立文教機構之冠,更陸續完成「高雄美術發展紀事年表」之專題研究與網頁建置、策辦「藝術推手:高雄畫廊發展初探」展覽、進行「高美館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之拍攝製作……等。
20年的光陰使一座美術館更臻成熟,20年的耕耘成果可期,本期專訪高美館現任館長謝佩霓女士以〈超越美術館的超越.迎向未來的未來〉,談下一個20,高美館的未來;文藻外語大學助理教授連俐俐以大歷史的脈動角度在〈變動中的美術館.不變的使命〉談台灣美術館的前進與後退現象;高美館推廣組組長張淵舜以〈戰鬥 重組 再戰鬥:高美館教育推廣20年〉一文,詳實記錄20年來,高美館在社會教育與學校美術教育之間的串連與作為。
長久以來,高美館持續關注我們對「居住空間」的歷史脈絡與感覺形象。從2009年「芭小姐的異想家居」,到2011年「紙房子:一個人的小屋」、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新式幸福風:藝術█家」,延伸至2012年「約翰.湯姆生世紀影像特展:玻光流影─鏡頭下的福爾摩沙與亞洲紀行」,再到2013年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可以居」等展覽之實踐,從空間到時間、從西方至東方、從藝術到設計,在經緯交錯中編織了關於家的種種想像及表現。而本次的「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特展,則試圖從性別的角度出發,探討女性與空間交相互應的多元想像。
因此本期特別規劃「超越性別的女藝新勢力」,就亞洲女性的視觸覺空間、台灣女性藝術的發展與創作面貌、行動策略、身體經驗及女性生命圖像的社會議題與大眾影像裡的女性藝術家形象塑造,作為本期另一議題特賣場探討的重要課題。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56期目錄
洪威喆〈超越美術館的超越 迎向未來的未來─謝佩霓談高美館20週年館慶專文〉
潘襎〈臺灣女性主義的身體經驗與議題懸置〉
蔡佩桂〈再次觀看高雄獎─大雅小品 以及其它〉
張金玉〈台灣女性藝術發展與創作面貌觀察〉〉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