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藝術認證第46期

基本資料

  • 名稱: 藝術認證第46期
  • 分類: 藝術認證
  • 年代: 2020

內容

通常,人們都會比較容易親近一件寫實作品,或一件「可被一目瞭然」的作品。但可以觸動人心的藝術創作,並不一定侷限於為人所「看穿」或「了解」的表象上,反而可能來自於作品的傳達相當「直接」,直接地挑動人性的最底層感受,直接地提醒了人們在「社會現實」中受到的遭遇。

高美館於2012年9月至10月間,陸續推出《黑土大地:俄羅斯繪畫展》與《瘋狂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兩項展覽,讓人重新燃起探討「寫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這兩類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之欲望。這兩類創作均具備了「觸動人性底蘊」的特質,皆為容易被一般觀眾接受的藝術類型。

正因為能夠「直接挑動人性最底層感受」,因此我們看到一些戰火頻仍或社會革命發生的地方,都曾大量地出現了「寫實」作品,並成為社會運動者最有利的情緒傳播與影響工具。當翻開德國女藝術家凱西.柯維茲(Käthe Kollwitz 1867– 1945)素描版畫作品時,緊抱兒子屍身埋首的老婦,或在息火戰場屍堆中,用手電筒微光辨認親人面容的老婦時,未受過戰爭洗禮的我們,仍會深深地被那些深沉的絕望畫面所震懾,甚至讓自己陷入悲天憫人的情緒中;這就是寫實(現實主義)藝術的無形力量,接觸社會、闡述事件,讓作品能夠無庸言喻便全然自明。

高美館《黑土大地:俄羅斯繪畫展》中,我們重溫了「寫實」創作的親和力,也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梅爾尼柯夫(Andrei Milnikov)﹝在和平的田野上﹞的是一群看似強悍的女農工,與米勒溫和與世無爭的「拾穗」女完全不同,那是一種身處於艱困環境下人們所渴求的激勵。台灣大部份的寫實創作者,則較多聚焦於心靈層面的探討,但也有藝術創作者持續對普羅社會進行關注者,如楊英風長年透過《豐年》雜誌美術設計以及「風土與生活」專欄插畫參與庶民文化改造。

超現實主義創作者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表現,他們大多避開社會議題與現實題材的直接書寫,時而運用寫實技法,但卻玩起大量隱喻的心理遊戲,邀觀者進入一場場夢幻造境中。在台灣有相當多的寫實高手擅長超現實畫面的營造,而超現實畫面要加強主題的「離奇感」,也大多需要靠寫實技法的基底功力,方能完成畫面境界所要營造的張力。以葉子奇與李足新為例,這兩位創作者分屬台灣不同世代中透過高超的寫實技法尋找創作方向的藝術家,也都呈現出某種層次的超現實性,只是未像達利般偏好戲劇性的營造,而是更擅長古典主義的心理佈局之隱喻。

無論超現實主義者或寫實主義者,都曾試圖透過創作,在人間進行一些「探溫」的嘗試,這也是我們所關心的……。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