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80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0
內容
本期「議題特賣場」專欄以「
創造文化奇觀‧泰德學
」為題,從泰德美術館蒐藏展示的發展,探討倫敦結合文化觀光的優勢,打造「泰德現代」成為全球重要藝術機構的視野與雄心;介紹泰德美術館群-泰德英國館、泰德現代館、泰德聖艾芙思與泰德利物浦,四所分館的展示與經營特色;從博物館館長的領導、政策和時代轉變等面向,討論泰德美術館群對英國社會的影響;從泰德現代館的夜間派對、藝企合作等活動案例,談美術館如何接近「新的社群」,以及如何在各種角力之下仍保有藝術的本質;從困難歷史討論前身為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泰德美術館群,在後殖民的時代,如何進行本質上的蛻變,與時代和人民共生共存。泰德美術館的案例或許無法直接複製,但絕對值得臺灣博物館界參考與借鏡。
▌
展覽迴響
【高千惠】詩意的失譯:科蘇思在臺灣據點創作背後的前置文脈探討
【岩沏零】神話、植物,與悠久時間:柳美和戲劇後的藝術轉變
【鄭勝華】如何可能如詩?談林鴻文「蕭瑟的浪漫」之迴盪
▌
議題特賣場:創造文化奇觀‧泰德學
【謝佳娟】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泰德美術館收藏展示簡史
【戴映萱】分享,永不停歇:泰德美術館群的展覽與蒐藏
【朱紀蓉】領航者、政策、時代:泰德美術館群
【賴志婷】「實驗場」或「交際場」? 談泰德現代「公共參與」的除魅
【周姝妤】泰德美術館的困難歷史
▌
目擊現場
【杜綺文】以雕塑化詩藝的人生書寫:李光裕的空間詩學
【童鈺華】起家的人HOME2028|10年後,我們的家——訪談總策展人阮慶岳
【陳美靜】兒美館裡的自然:內惟埤與我
▌
當代有藝思
【張怡馨】從殖民到多元文化:西澳伯斯篷勃的藝術文化版圖
【洪達媛】「建築」思維的向度 與你/妳發生關係
【陳宏星】當〈作者之死〉再次遇上「作者之意圖」
相關檔案
林綺文〈以雕塑化詩藝的人生書寫:李光裕的空間詩學〉
謝佳娟〈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泰德美術館的收藏展示簡史〉
高千惠〈詩意的失譯-科蘇思在臺灣據點創作背後的前置文脈探討〉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