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50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0
內容
1960年代,歐美掀起了Fluxus運動熱潮,也激發了跨領域藝術創作思維,影響至今。高美館在今年3月也推出「合而不流:Fluxus五十周年」展,觀眾若以特定的藝術分類來觀看此展覽,或許感到困惑,也難認清這是視覺藝術?還是音樂?電影?文學?藝術到底什麼?現今,國內已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分別成立「跨領域藝術研究所」與「藝術跨域研究所」,而近年的藝術展演活動也有蓬勃的跨領域表現現象,跨領域所要跨的究竟是什麼?學門?媒材?時間?空間?
本期議題特賣場編製「跨……跨領域」專題,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孫權老師剖析台灣跨領域藝術創作的整體現象與案例探討;詩人作家張德本先生從文學(詩)與藝術的互文性,談兩者的跨域創作表現;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周益弘以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為例,探討藝術介入社會的跨域現象;高雄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黃久娟教授,從表演藝術(音樂)切入,分享其跨領域演出的製作經驗;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謝嘉哲,從表演藝術的戲劇製作,探討跨領域是否為其基本要求;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主任邱誌勇副教授,以跨越科技的藩籬,分享台灣跨領域數位表演藝術的實踐策略;高美館教育推廣組張淵舜組長則以高美館內惟埤文化園區的健走步道之設立為例,分享藝術與運動醫學結合所產生的跨域力量。
3月以來,除了「合而不流:Fluxus五十周年」展之外,高美館還策劃了「微光行-謝春德攝影展」、「2013高雄獎」等重要展覽,由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教授顧世勇以〈影像、速度、生命之流-談Fluxus與謝德慶的時間事件〉、助理教授陳蕉以〈末世,擬像,藝術真實-2013高雄獎幾個創作趨勢觀察〉、文字工作者李友煌以〈光影詩哲的微言大義-謝春德精心定格的光影寓言〉等文,分別提出他們對上述展覽的回應,以及藝術家創作表現的探析。
人物特寫專欄,為讀者介紹台灣首位取得日本藝術博士,也是國內少數至義大利參與古羅馬壁畫修復的原住民藝術家-周美花。資深攝影工作者王有邦先生於南島紀事專欄,以好茶部落人瑞比雅鈕刺繡之影像,持續分享此部落特殊的魯凱原民文化。
期待本期豐富的內容,可為讀者帶來全方位、跨域的心靈享受與滋潤!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50期目錄
周益弘〈身體力行─藝術介入社會的「跨域」現象,關於「豆皮文藝咖啡館」的倔強...
李友煌〈光影詩哲的微言大義─謝春德精心定格的光影寓言〉
張德本〈夢與現實連生的枝椏─文學與藝術 詩藝對話的互文姓〉
黃孫權〈識異、交往、快感─跨領域藝術在台灣〉
邱誌勇〈跨越科技籓籬─台灣跨領域數位表演藝術的實踐策略〉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