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41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0
內容
在國外要觀察一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及文化涵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與當地的藝術節慶活動,感受藝術家的群聚、藝術場域的規劃及當地民眾對城市的向心力。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即將登場,今年以「新式幸福風:藝術■家」為議題,網羅來自臺灣、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與美國的團隊,更吸引美國國務院贊助,引薦來自高雄姊妹市,包括檀香山、聖安東尼、陶沙與邁阿密的藝術家參與,齊來打造無限創意的貨櫃「家」空間;在此邀請朋友們同來藝遊貨櫃,領略專屬高雄獨特的城市文化風貌。
本期的「議題特賣場─通俗文化與當代藝術」由典藏組策劃,以台灣美術與常民文化(俗文化)為軸點,探究其背後所承載著社會、文化與政治,及國家民族之定位論問題,也重新思考藝術與在地文化的關係。本次徵集的學者文章,計有高千惠的〈從「洪通現象」到「村上隆現象」—2011,回首通俗文化在台灣當代藝術的譜系與美學問題〉,具體分析台灣普普現象的發展,以及面對未來創作還有什麼可能性,值得省思;而陳怡君的〈操偶型創作異人-吳天章〉、高子衿的〈作為有機生命體的台灣文化—楊茂林〉、李友煌的〈開在荒涼肉體宮殿上的世俗之花—六腳侯氏原慾世界的苦悶與幸福〉、黃志偉的〈我有時很無聊就只是亂塗亂抹的一直畫一直畫進去…——戲遊李民中的油彩星球〉等,可發現創作者皆以「身體感」為主題,在汲取常民文化圖像的同時也傳遞對社會或周遭事物之關懷。
此外,王品驊的〈誰是發言主體?吳瑪悧訪談紀要〉、許玲齡的〈凍蒜!凍蒜!政治是倪再沁的No.1〉及劉星佑的〈端點共「想」的「真空」與「妙有」─賴純純公共藝術對話向度的漫延與開展〉,將俗文化議題,轉為社會政治面的省思及公共空間領域之發展,擴大其層次範疇。
最後推薦,張淵舜〈美術館變動中的教育推廣部門〉及李幸潔〈高雄文化中心創意候車亭——一種瀕臨臨界點的邂逅想像〉,前者提出在美術館教育不再僅是教育,更需具有公關創意的機制,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學習;後者引薦生活中平凡的公車亭,經創作者的粉飾之後,變身為環境上的特有藝術景觀。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41期目錄
魏鎮中/發掘嗅覺的感官藝術—時尚酩品美學有感
黃志偉/我有時很無聊就只是亂塗亂抹的一直畫一直畫進去…──戲遊李民中的油彩星球
王品驊/誰是發言主體--吳瑪俐訪談紀要
陳美智/Accessibility外一章
潘示番/淒美的民族史詩──慕夏「斯拉夫史詩」系列民族形象的藝術表現
李欽賢/街道漫步者陳澄波
張淵舜/美術館變動中的教育推廣部門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