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藝術認證第41期

基本資料

  • 名稱: 藝術認證第41期
  • 分類: 藝術認證
  • 年代: 2020

內容

在國外要觀察一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及文化涵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與當地的藝術節慶活動,感受藝術家的群聚、藝術場域的規劃及當地民眾對城市的向心力。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即將登場,今年以「新式幸福風:藝術■家」為議題,網羅來自臺灣、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與美國的團隊,更吸引美國國務院贊助,引薦來自高雄姊妹市,包括檀香山、聖安東尼、陶沙與邁阿密的藝術家參與,齊來打造無限創意的貨櫃「家」空間;在此邀請朋友們同來藝遊貨櫃,領略專屬高雄獨特的城市文化風貌。
本期的「議題特賣場─通俗文化與當代藝術」由典藏組策劃,以台灣美術與常民文化(俗文化)為軸點,探究其背後所承載著社會、文化與政治,及國家民族之定位論問題,也重新思考藝術與在地文化的關係。本次徵集的學者文章,計有高千惠的〈從「洪通現象」到「村上隆現象」—2011,回首通俗文化在台灣當代藝術的譜系與美學問題〉,具體分析台灣普普現象的發展,以及面對未來創作還有什麼可能性,值得省思;而陳怡君的〈操偶型創作異人-吳天章〉、高子衿的〈作為有機生命體的台灣文化—楊茂林〉、李友煌的〈開在荒涼肉體宮殿上的世俗之花—六腳侯氏原慾世界的苦悶與幸福〉、黃志偉的〈我有時很無聊就只是亂塗亂抹的一直畫一直畫進去…——戲遊李民中的油彩星球〉等,可發現創作者皆以「身體感」為主題,在汲取常民文化圖像的同時也傳遞對社會或周遭事物之關懷。
此外,王品驊的〈誰是發言主體?吳瑪悧訪談紀要〉、許玲齡的〈凍蒜!凍蒜!政治是倪再沁的No.1〉及劉星佑的〈端點共「想」的「真空」與「妙有」─賴純純公共藝術對話向度的漫延與開展〉,將俗文化議題,轉為社會政治面的省思及公共空間領域之發展,擴大其層次範疇。
最後推薦,張淵舜〈美術館變動中的教育推廣部門〉及李幸潔〈高雄文化中心創意候車亭——一種瀕臨臨界點的邂逅想像〉,前者提出在美術館教育不再僅是教育,更需具有公關創意的機制,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學習;後者引薦生活中平凡的公車亭,經創作者的粉飾之後,變身為環境上的特有藝術景觀。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