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73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16
內容
魔鬼藏在細節裡!
未知,是一種誘惑、魅力。
推理文學中,常充滿著懸疑、刺激的情節,勾引人們的靈魂,不知不覺墜入故事的無底深淵,探索各個蛛絲馬跡,進行種種臆測,期待發現驚人的結局,然而,卻有如生死輪迴般永無止盡,沒完沒了,以致越陷越深,恍如陷入「愛到卡慘死」的狀態,不眠不休。
藝術的世界裡,其創作的核心精神內涵也常常隱藏在作品的細節、圖像中,結構其欲訴說的故事,或有甚者,如同推理文學般流露懸疑,引人遐想,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迸發致命的吸引力。
高美館現正推出一檔結合文學與藝術,充滿懸疑、奇特的展覽「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邀請民眾進入以當代藝術搭建而成的「懸疑大宅」,將自身投射為劇作家、導演、演員、偵探,穿梭在各個謎團與線索間,跟隨自己的心靈想像,建構與創造屬於自己的推理大劇。
本期議題特賣場以「一個都不放過」展覽為核心,編製「懸疑‧藝術」專題,為讀者剖析當中部分作品與藝術家,探討藝術的真實與虛擬之神秘面紗,及其意涵,也期待您轉換不同的角度、方式來欣賞當代藝術,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一年一度的「高雄獎」,不僅是台灣年輕藝術家藉以發光發熱的舞台,更是讓人充滿期待的時刻,總是企盼著這一年是否有令人驚奇、驚艷的作品出現。「2017高雄獎」歷經一番激戰後,終在325美術節這天隆重問世。本期「目擊現場」藉由本屆的評審委員薛保瑕〈轉譯的化身—2017年「高雄獎」的力度〉,及海外觀察員楊天帥〈為何「高雄獎」應增設社會參與藝術類別〉二文,剖析本屆「高雄獎」之藝術現象,及得獎作品之特殊風貌,並探討「高雄獎」的媒材分類體制,可能牽動的獎項性格與變異,提供讀者觀賞作品時觀察與研究參考。
林佳禾
相關連結
五南書局網路商店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73期目錄
童鈺華〈一個都不放過!讓展場變成推理小說的現場〉
崔綵珊〈河床劇團:幻真的交界〉
薛保瑕〈轉譯的化身:2017年「高雄獎」的力度〉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