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最新訊息
首頁
最新訊息
share
110-09-02
高美館推台紐澳國際連線座談會 串起《泛.南.島藝術祭》的藝術「視」界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695
本館籌備數年的品牌展覽《泛.南.島藝術祭》(以下簡稱泛.南.島)於7月份正式開展,集結台灣、澳洲、紐西蘭、韓國、日本、巴基斯坦、法國等7國藝術家參展,儘管在嚴峻的疫情中,海外合作友館的國際顧問與外國藝術家只能透過視訊方式與高美館策展團隊連線佈展,但本館也正面迎接這份挑戰,翻轉過往實體開幕形式,選在9月2日與9月3日分別邀請參展之國內外藝術家參與線上見面暨座談會,共同在《泛.南.島》三個展覽子題「從已知到未知」、「暗黑島嶼」到「生生流轉」中航行,試圖擴大並探討在研究與策展版圖中的嶄新片段。
《泛.南.島》線上座談活動由總策展人李玉玲帶領館內策展團隊主持,與國際策展顧問札拉・斯坦霍普(紐西蘭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館長)、魯本.福連德(紐西蘭帕特迦藝術博物館館長),以及參展藝術家張恩滿、邱杰森&莫珊嵐、約翰.普爾、王虹凱、吳思嶔、拉黑子.達立夫、雷斌、劉哲安、盧建銘、宜德思.盧信、林介文、古薪舞集和Yuki Kihara等13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對談。海洋委員會科技文教處黃世偉處長,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及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亦皆有代表共同出席交流,探討當代藝術的多元性如何形成複雜而有趣的對話,並回應有關海洋、島嶼以及跨文化之間的美學實踐,更期未來發展出更大的效應。
李玉玲館長表示,《泛.南.島藝術祭》一方面延續了過往本館在「地域南方」的典藏脈絡,特別是從2005年由前館長李俊賢所推動的「南島當代藝術計畫」,透過藝術的形式,將具有南島語族身分或認同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連結起來;另一方面,本次展覽也企圖以「去邊界」、「多元」、「海洋文化」等更具流動性與包容力的語境想像,鬆脫根基於既有語系、血緣固著的框架,讓原民文化成為美術館近年所提出「大南方South Plus」多元史觀脈絡的重要座標,了解這以海洋連結島嶼的文化擁有哪些更寬廣的可能性。
《泛.南.島藝術祭》國際顧問札拉・斯坦霍普和魯本.福連德在視訊座談中,也特別向本館研究團隊致謝,透過數年的籌備與研究踏查,邀請到眾多優秀的藝術家參與,除了透過作品傳遞文化的傳統性外,也透過新媒體展現了獨特的在地觀點,連結起這個文化生態圈,讓展覽完整呈現出來。兩位顧問並表示,很高興能透過參與《泛.南.島》策展,學習到台灣、泛太平洋區的原民文化,再以展覽作為跨文化的核心,呈現出文化的獨特性外,也展現出其包容力。
本日座談首先由展覽第一子題「從已知到未知」談起,藝術家張恩滿提及本次在本館展出的作品〈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是她的蝸牛系列中版圖最大也最具企圖心的作品,在追溯非洲大蝸牛遷徙路徑中,不斷地探索自我身分認同、探索歷史的經驗;而紐西蘭藝術家約翰.普爾則分享,參展作品〈致所有初來乍到的人〉靈感源自他在2007年前往返家鄉紐埃島與紐西蘭的旅程,他將從飛機上往下看到一整片藍描繪進作品中,畫作內的元素則呈現了人們的夢想、希望與信仰。而台法藝術家組合邱杰森&莫珊嵐,以16世紀荷蘭籍測繪員林斯霍登所出版的《東印度航海誌》文本,為本次展覽特別重新建模製作動畫錄像,結合展場中大型地球儀裝置,討論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透過海洋,串起了張恩滿十字繡作品的植物圖騰,再連結到約翰.普爾、邱杰森與莫珊嵐的航行旅程,逐步引導眾人反思當代社會與所生存世界的樣貌與觀點。
第二場座談則由藝術家王虹凱、吳思嶔以「暗黑島嶼」為題,討論島嶼殖民、尋根與傷痕的治療。王虹凱在談及作品〈fuengu〉歷時兩年踏查,這項計畫從鄒族音樂家高一生的生命故事到音樂的傳唱記憶,在展覽中透過結合聲音裝置與文本檔案,為觀者創造出聆聽空間,思考生命、遷移、放逐與歸屬的對話;而吳思嶔亦分享創作〈山羌模仿術〉的歷程,此一技術是一種原住民族模仿山羌的技術,動物習性對環境相當敏銳,而人類在模仿它的過程中同時也會得到這種特別的體感經驗,作品並由一位動物溝通師解讀山羌想法,展開人與動物之間的轉譯行為,思考人類該如何去詮釋不同物種或物件的視點。
9月3日上午10點場次座談會將由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雷斌、劉哲安、盧建銘、宜德思.盧信、林介文、古薪舞集和Yuki Kihara等8組藝術家進行與談。更多展覽與推廣活動相關內容,以影音導讀、圖文介紹以及線上閱讀的形式完整呈現在
《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特設網站
,未來更將推出線上展覽平台,讓民眾不只能夠來到本館欣賞精采作品,即使在家中也能透過網路暢遊《泛.南.島》的藝術之海。
《泛.南.島藝術祭》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1.07.17 - 2021.10.31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4展覽室、戶外園區
指導單位|文化部、海洋委員會、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贊助單位|美術館之友聯誼會、高毓琦、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
國際串聯|日惹雙年展、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官方合作|國家人權博物館、澳洲辦事處
線上預約|https://bit.ly/kmfa_onlinereservation
展覽網站|https://bit.ly/PAN_KMFA
-
《泛.南.島藝術祭》策展執行團隊
總策劃:李玉玲
策展諮詢:札拉・斯坦霍普、魯本.福連德
策展研究團隊:方彥翔、吳慧芳、金恬綺、柏楞.巴瓦瓦隆、柯念璞、徐柏涵、崔綵珊、蔡佳文、謝宇婷
本線上座談會由《泛.南.島藝術祭》總策展人李玉玲帶領館內策展團隊主持,邀請參展藝術家與媒體朋友共同探討、串聯海洋的島嶼文化。
今(2)日《泛.南.島藝術祭》線上座談會討論十分踴躍。
延伸閱讀:
環顧全球.跨越南方.面對海洋 高美館、國藝會、台亞會攜手展開「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
國藝會ARTWAVE攜手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台亞基金會 2021日惹雙年展台灣館、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同步啟動
駐美代表處臺灣書院邀請 高雄市立美術館《泛‧南‧島藝術祭》於華府「希利爾藝廊」舉辦海外展,並推出全新委託創作作品
高美館於7月13日重新開館,配合政策採線上實名預約制分時分流入館
潮壤相接
高美館2021夏季強檔鉅獻《泛.南.島藝術祭》參展藝術家名單公佈
航向盛夏裡的當代藝術之海 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今起盛大開展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