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抱一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國際展覽報你知
黑盒-Tony Oursler
名人談Tony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當代藝術身影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典藏3D手上Run
雲端上的典藏說書人
線上展覽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線上說故事
故事•繪畫 開開門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關於館長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VR環景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抱一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國際展覽報你知
黑盒-Tony Oursler
名人談Tony
更多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當代藝術身影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典藏3D手上Run
更多
線上展覽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更多
AR/VR體驗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線上說故事
故事•繪畫 開開門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關於館長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展覽資訊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share
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暨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
2023.04.22 - 2023.06.11
本館 B1 KSpace
張肇康先生是華人近代建築史上最具傳奇性、也是第一代接受最前衛的包浩斯教育的建築師。1922年出生於廣東中山,長居香港,曾祖父是前清的道臺;祖父在香港經營地產,如安蘭街、蘭桂坊、啟德機場和一些碼頭;1941年12月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佔領香港期間,家族開始衰落。祖父喜歡收集骨董,思想較傳統,因此張肇康也在私塾念過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和華人文化很親近。張肇康是長孫,自小受溺愛,儘管父系母系的家庭都是大商賈,自己卻不會做生意,喜歡文學、藝術。
1946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張肇康是第一屆畢業生,隨後進入基泰工程司跟隨楊廷寶建築師兩年。大陸政權易手前,張肇康赴美伊利諾理工學院(IIT)深造,受教於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1895-1983),1949年進入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師從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並同時於麻省理工學院(MIT)輔修都市計劃與視覺設計,亦是王大閎與貝聿銘在哈佛 GSD 的學弟。
取得碩士後,進葛羅培斯的協同建築事務所(TAC)工作兩年,後任職波士頓Thomas&Worster,直到1954年在貝聿銘的邀請下,和陳其寬一起參與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和建築設計,這是他第一階段對建築文化作出的貢獻。1959年1965年間返回香港,加入甘洺(Eric Cumine, 1905-2002)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期間亦常接受臺灣建築師的邀請參與設計。1967年結婚並遷美定居,爾後常往來紐約、香港、大陸。
1970年代中返回香港,1983年起,率領港大建築系學生多次考察中國傳統建築與鄉村景觀,與瑞士建築師維爾納.布雷澤(Werner Blaser, 1924-2019)及港大講師龍炳頤同行,共遊歷了一萬二千公里,並於1987 年與布雷澤共同出版《中國:建築之道》(China: Tao in Architecture)。張肇康晚年必然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他,告訴他回到滋養華人文化的土地上尋找答案,並以新的、當下的眼光來看待並紀錄傳統民居,所以該書不僅僅是測繪紀錄,裡面還飽含觀點與未來的視野,張肇康知道如果今天回顧傳統還有任何意義的話,唯有以「現代之眼」詮釋之。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國父紀念館、東海大學、香港大學建築系、銘傳大學、國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上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歐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鄭純茂邱士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德佳營造有限公司、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
特別感謝|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許家彰建築師事務所
2.
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
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是2006年以來我們持續關注臺灣資深前輩建築師,醞釀出的展覽。是一檔對臺灣戰後前輩建築師的致敬展,由國立臺灣博物館、財團法人台北科技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推動支持,並由北科大前建築系邵文政主任及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徐明松及黃瑋庭共同策畫,旨在傳承臺灣多元豐厚的建築文化,建築的生產由圖面始,因此這檔展覽的目的在重回過去,梳理前輩留下的圖面足跡,並試著從中找出裨益於未來的前人的智慧。北科大藝文中心首展結束後,順利的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巡迴展展出,如今也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高雄朋友見面。
有感於時代斷裂,年輕一代的建築學子輕忽建築生產過程的嚴謹與細膩,導致年輕學子不願意練就繪製細部設計施工圖的真功夫,讓臺灣當代建築缺少一份質感,一份組構建築的手工性。奇妙的是,這種對事物質感的重視,我們在臺灣老一輩建築師,像王大閎、張肇康、王儀曾、陳仁和、李重耀、呂阿玉,或早年在臺灣留下作品的外國建築師身上都還可讀到這種細膩的圖面製作,像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貝聿銘(與陳其寬、張肇康)、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德國建築師波姆、臺東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的瑞士建築師達興登、八里聖心女中的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將前人的心血重新整理論述,以一個展覽的方式來呈現,這是策畫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的初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銘傳大學建築系、國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上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歐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鄭純茂邱士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德佳營造有限公司、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
特別感謝|許家彰建築師事務所
●
專業導覽
集合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B1-KSpace
‧ 網路線上報名,限額50名。即日起受理報名。
‧ 導覽需支付租借導覽子機費用30元,租借方式請至售票處付費並至服務台領取導覽子機。
2023.05.14 (Sun.) 10:00-12:00 / 徐明松策展人 →
報名頁面
2023.05.28 (Sun.) 14:00-16:00 / 陳冠帆結構技師 →
報名頁面
2023.06.04 (Sun.) 14:00-16:00 / 許家彰建築師 →
報名頁面
●
演講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B1演講廳
I.
東海時期的張肇康
──
烏托邦的尋回與華人現代性
時間:2023.05.14 (Sun.) 14:00-16:00
講者:徐明松 策展人/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II.
後東海時期的張肇康
──
抽象隱喻與現代鄉愁
時間:2023.06.04 (Sun.) 10:00-12:00
講者:黃瑋庭 策展人/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生
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暨臺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
2023.04.22 - 2023.06.11
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
2023.03.25 - 2023.07.23
創作論壇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
2023.05.20 - 2023.08.13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