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展覽資訊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share
創作論壇|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
2017.07.01 - 2017.09.17
本館 401-403展覽室、多目的室
創作論壇《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
策展人:黃孫權
藝術家:侯淑姿
展務執行:黃培宜,李學佳
展示設計:陳志建(
華麗邏輯有限公司)
佈展燈光:藝術戰爭有限公司
=============================
開幕暨記者會:2017年7月8日(六) 14:00-14:50 於展覽現場
主持人:李玉玲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
論壇你我他座談活動:2017年7月8日(六) 15:00-16:00 於展覽現場
引言人:黃孫權 策展人
與談人:
侯淑姿 藝術家
林志明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王雅倫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作家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為策展人黃孫權與藝術家侯淑姿繼2010年高美館的創作論壇《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後再次合作,將藝術家多年深入高雄左營與鳳山眷村調查研究與創作的總結,架構成三部曲的展覽主軸。藝術家透過攝影記錄、訪談調查、行動介入,在社會性空間裡生產藝術。藉由策展人稱之為「雙眸」風格的正負影像並置、主客觀點並陳的表現手法,作品呈現了在「眷改條例」下幾經波折動盪的離散滄桑,以及藝術家與眷村居民在對話中所交疊出的當代史詩。自2013年《我們在此相遇》、2015年《長日將盡》,到新近完成的《鄉關何處》系列,此三部曲系列作品映照出眷村的不同命運 — 人物全非的、房舍依舊但人回不去的、仍奮力存活的家園。
展覽自2017年7月1日起至2017年9月17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4樓展覽室展出,7月8日下午2:00於展覽現場由李玉玲館長主持開幕式,並續於下午3:00-4:30舉行「論壇你我他」座談,由策展人黃孫權擔任引言人,邀請藝術家侯淑姿、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王雅倫、作家暨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與談。
發言順序:
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
策展人黃孫權老師
藝術家侯淑姿老師
與談學者林志明老師
與談學者陳芳明老師
與談學者王雅倫老師
交流回饋:
江鶩先生 崇實新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韓斌先生 海軍退役少將
胡復興先生 海軍退役少校
劉曉明女士 原黃埔新村眷戶,記者
鄧伯宸先生 原黃埔新村眷戶,翻譯家
【論壇現場】
=============================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導覽講談
:2017年9月9日(六) 14:00-15:30 於4樓多目的室
與談人:
侯淑姿 藝術家/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鄭慧華 藝術評論者及獨立策展人/立方計畫空間負責人
藝術家侯淑姿說:「眷村的消逝,造成台灣這批戰後移民的再度失根,以及這段歷史與特殊文化的集體失憶。」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展出近2個月,掀開了許多眷村子弟那塵封在心底的過往回憶,也讓眷村女性那經年守護維繫著眷村家園的生命經驗得以顯影。侯淑姿與鄭慧華的導覽講談,讓我們在觀看作品的同時,深入左營與鳳山眷村的歷史記憶與外省移民的離散滄桑,也瞭解藝術家那段眷村女性影像書寫與眷村(文化)保存工作交織的創作歷程。
【關於本展】
策展人黃孫權
2009年2月,藝術家侯淑姿因投入高雄左營的眷村調查研究而進入了高雄眷村,也走入了眷村居民的生命歷程。八年多來,她以天職般的使命感介入眷村文化保存的工作,產生了與眷村居民休戚與共的患難情感。在高雄眷村,侯淑姿與地方空間相遇,與不同生命的歷程交織,開創了一種跨越紀實攝影、田野敘事、社會性實踐的多重界限的藝術。
本展為策展人黃孫權與藝術家侯淑姿繼2010年高美館的創作論壇《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後再次合作。此高雄眷村三部曲是為藝術家多年深入高雄左營與鳳山眷村創作的總結。藉由策展人稱之為「雙眸」風格的正負影像並置、主客觀點並陳的表現手法,作品呈現了在眷改條例下幾經波折動盪的離散滄桑,以及藝術家與眷村居民在對話中所交疊的當代史心聲。
自2013年的《我們在此相遇》、2015年《長日將盡》,到新近完成的《鄉關何處》系列,此三部曲系列作品映照出眷村的不同命運—人物全非的、房舍依舊但人回不去的、仍奮力存活的家園。藝術家透過攝影記錄、訪談調查、行動介入,在社會性空間裡生產藝術;於田野間、於藝術家以身為度之際、於居民向公共歷史說話中生產作品。
藝術家的攝影並非再現眷村,而是創造我們與眷村的共感,讓鮮少被論及的眷村女性得以顯露其生命歷程,並揭示出全台消亡的眷村乃公共住宅私有化的歷史。長期致力於從女性觀點書寫與創作的侯淑姿,令我們聆聽眷村女性的聲音,看到她們與國家、家園、男性愛恨糾纏的容顏。同時令我們意識到眷村不是鄉愁,而是一段讓台灣社會聚落失去一切共有(家園、記憶、共同生活)的殘酷歷史的一部分。也因此,此展覽能夠使得我們從「應當去那兒住」(there that I should like to live)的感受性—巴特認為攝影最好的品質—出發,思考逼問台灣土地上每一個人的、而非僅是眷村住戶的問題:若「地景的本質是:家」(the essence of the landscape: heimlich),那我們的家在哪裡?
【創作自述】
藝術家侯淑姿
高雄眷村三部曲試圖呈現戰後新移民聚落的眷村畫下句點前的最後身影,總體傳達對眷村流失的美好時光的不捨。作品為另類的新地誌攝影(new topographic photography),每幅作品皆為同一影像的上下兩幅並置,下方影像為上方影像的負像(negative),或其他特殊影像處理的複本,隱喻消失的、逝去而不復返的一切,在下方嵌入的文本是眷戶第一人稱的自白,傳達對家園充滿情感的生命經驗,或以作者個人的觀點述說眷村地景變化,文本中因敘述者的交錯與位移,期使觀眾透過靜觀與閱讀而認知發言主體的位移與觀點的差異,進而交織出個人對歷史集體記憶及個體隨著時間消亡的情傷。在此,一個個體的生命經驗在歷史的巨浪下成了微小的泡影,映現了無處再尋眷村的悵惘。
// 首部曲 我們在此相遇 EPISODE I Here is Where We Meet
《我們在此相遇》是以個人與末代的眷村人與地景的相遇為題,呈現高雄左營區的四個眷村(勵志新村、崇實新村、自助新村與復興新村)在眷村改建條例實施後,末代眷村人的生命圖像及文化地景的前後變遷的影像見證。
左營總計曾有23個眷村,是為全國最大的海軍眷村區,當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海軍軍眷在此建立了家園。民國85年公布的眷村改建條例卻徹底地改變了全台灣897個眷村的命運,作者於2009年2月踏入左營眷村,以此做為與眷戶相遇之地,亦與即將消亡的眷村地景產生連結,透過訪談、影像與文字記錄,與當地居民產生對話,並以個人搶救眷村的田野手記回應批判眷改政策的不義。
勵志新村系列主角尚久菊與陸鐸分別來自大陸的不同省份,在台灣相識相遇而相守一輩子,我透過兩人合照、屋景、樹景與居家內部客廳建立了眷村文化指認性。自助新村系列是以田野調查的訪談記述村民對家園的記憶。崇實新村系列代表人物鍾文姬為新竹縣新豐鄉人,嫁給了大她十歲的外省軍人黃克正,眷改條例的兩個選項他們都沒有選,與國防部打了多年官司,也不知未來何去。崇實新村系列第二位出場人物為程懷強,他自認長年吃台灣米,喝台灣水,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台灣人了,但感慨的是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復興新村系列第一位代表人物殷陳城欄,透過她的話語,觀眾得以瞭解眷村何以成為逃離家鄉、飽嚐顛沛流離之苦的軍眷得以安居之地。復興新村系列第二位現身說法的是來自江西的萬海根,他的自述表明了不再對回鄉落葉歸根抱持希望,但對住了五十餘年的眷村家園卻有著難以割捨之情與對這生養子孫的土地的認同。
2013年3月復興新村首先被大規模的拆除,接著是自助新村,崇實新村也在2013年8月正式從左營地圖上消失。此系列作品譜寫了荒謬的眷改政策下消失眷村的悼念輓歌,最終是為失落的眷村繫上一縷紀念的黃絲帶。
// 二部曲 長日將盡 EPISODE II Remains of the Day
眷村改建條例實施以來,鳳山地區的眷村陸續拆除,黃埔新村成為少數幸運獲得保存的眷村。黃埔新村承繼了日治時期在鳳山地區的軍事部署與建設,民國36年10月,孫立人將軍選定以台灣鳳山為新軍訓練基地,並調動百餘名新一軍的部屬來台,成立了第四軍官訓練班,安置部屬與家眷於誠正新村(後改名為黃埔新村),是為全台第一個眷村。民國44年5月黃埔新村因「郭廷亮匪諜案」、「孫立人案」而舉國皆知。
本作品的主角劉奶奶隨著她的未婚夫來到鳳山,在此建立了家園。作者在民國103年7月探訪這個村子時,僅餘存極少的住戶,劉奶奶是其中之一。劉奶奶對她住了六十餘年的房子堅持駐守到斷水斷電的前一刻。她的生命經驗敘述著隨政府來台的軍人眷屬遠離家鄉而成為異地的圈外人(外省人),臨老再次面對苦心經營的家園的遽變,深切表達對住了六十餘年的眷村家園的難以割捨之情。無親戚與家族支撐的外省眷戶因著眷村的集體生活關係而建構起在台灣的家園,原本以為是臨時的居所,但終了卻取代對岸的老家成了眷戶心靈與情感上的「原鄉」。
// 三部曲 鄉關何處 EPISODE III Out of Place
本系列作品映射左營明德新村與建業新村在眷改末期的蒼涼哀傷的命與運。
此二村為依傍左營海軍軍港的日遺眷舍,是捍衛國家的海軍軍官眷屬在飽經戰亂後得以遮風避雨的庇護所。第一代海軍眷村人心念國家,僅能遙望大陸家鄉,最終埋骨台灣;而稚年來台的第二代,今已成耄耋長者,一生以眷村為家,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後代。
民國92年,國防部在此二村推行眷改認證,部分眷戶選擇續住,卻遭註銷眷籍,與國防部展開長年的訴訟對抗。此二村於民國99年因高雄市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而獲保存,明德新村更是名列全國13個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然因國防部種種不當的迫遷手段,致使眷戶一一揮別家園,失去了他們在台灣的原鄉。
本系列作品關注此二村的殘餘眷戶在眷改末期持守家園、等待正義到來的真實處境。
(明德新村系列的代表人物為曹正綱將軍夫婦、韓斌將軍夫婦、林陳壁修女士,建業新村系列的代表人物為王姜宜鳳女士、賈劍琴老師、邱敬賢將軍。)
【作品欣賞】
回首 01,2012 (首部曲 我們在此相遇)
----------
呼求 02,2015 (二部曲 長日將盡)
----------
王姜宜鳳 01,2010 & 2017 (三部曲 鄉關何處)
【展場瀏覽】
【相關報導與評論】
1.
侯淑姿影像 高雄眷村鄉愁三部曲(2018/7/26自由時報,黃佳琳報導)
:
https://reurl.cc/9g97x
2. 高雄眷村三部曲攝影展 紀錄將消亡的眷村地景(2017/7/26蘋果日報,涂建豐報導):
https://reurl.cc/qMqVp
3. 侯淑姿鏡頭下左營眷村的最後身影 (2017/8/12中國時報,許文貞報導):
https://reurl.cc/RaoeG
4. 非池中新聞網:
https://reurl.cc/KVode
5. 文茜的異想世界│2017/09/04 中廣流行網:
https://reurl.cc/YZoYO
6. 公視藝術很有事/第三集:藝術家侯淑姿的眷村三部曲│2017/8/23:
https://reurl.cc/NzoYm
7.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獲藝術家雜誌票選2017公辦十大好展第六名
:
https://reurl.cc/rNVYE
8. 黃鈴珺,〈侯淑姿-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典藏今藝術》,2017年8月
9. 林志明,〈歷史/ 記憶與俗民風景-由歷史縱深看侯淑姿作品中的人民記憶與俗民風景〉,《藝術家》,頁342-345,2017年9月
10. 謝宛真摘錄整理
,
〈
何處為家:《創作論壇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座談紀要〉,《藝術認證》,頁89-97,2017年10月
【外延展覽】
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高雄市立美術館,展期:2019.2.23-2019.5.19):
https://reurl.cc/M71ZQ4
移動與遷徙(海外展,韓國京畿道美術館,展期:2019.7.11-2019.10.13):
https://reurl.cc/Na1XM6
關鍵:2017新進典藏(高雄市立美術館,展期:2018.7.28-2018.10.21):
https://reurl.cc/0zgDMA
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高雄市立美術館,展期:2014.6.14-2014.9.28):
https://reurl.cc/W4aE9y
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侯淑姿個展(高雄市立美術館,展期:2010.7.3-2010.9.19):
https://reurl.cc/5gkomq
【展覽相關出版品】
鄉關何處:
https://reurl.cc/25Ola
典藏目錄2017:
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18329
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
https://reurl.cc/xDxGx5
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侯淑姿個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85001
高美館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建構計畫:侯淑姿:
https://reurl.cc/pDngdd
延伸閱讀
高美館「創作論壇」110年度第一期徵件入選名單公布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論壇你我他紀錄 HD
聲音的故事2—陳勇昌〈共生〉中繚繞的族群聲語
延伸閱讀:
故事∙集:說說典藏
2024.12.28 - 2025.06.15
潮壤相接
2024.12.14 - 2025.04.20
美術館的一百種想像
2024.11.23 - 2026.03.01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