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展覽資訊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share
慕夏大展-新藝術‧烏托邦
2011.09.24 - 2012.02.05
本館 101-103展覽室
時代風尚新藝術 百年經典新氣度
《慕夏大展-新藝術‧烏托邦》為新藝術(Art Nouveau)設計風格重要代表人物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 1860-1939)150周年冥誕主要紀念活動之一,展品來自慕夏基金會典藏,包羅其畢生重要作品,含油畫創作、素描創作、海報設計、工藝設計、商業設計、攝影等共計178組件,其中多件已被指定為捷克國寶。2011年適逢世界設計大會首次在亞洲台灣舉辦,是為台灣之設計年,慕夏在百年前所締造的完美融合了藝術美學、商業設計與生活形式之新藝術經典於今年再臨高雄市立美術館,正是現下各界力求發展跨界文化創意產業之際最具啟發性的參考典範。
新藝術:現代主義之前的最後繁花
人類科技與知識文明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又跨出了劃時代的一大步,「新藝術」即是隨著時代巨輪的演進應運而起的美學風格運動。由於交通運輸與資訊傳播的日益便捷與普遍,新藝術風格迅速地在歐陸諸多國家的重要文化城市生機勃勃地蔓延開來,從西歐英國、比利時、荷蘭、法國,向東至德國、奧地利,向南至義大利、西班牙,成為前所未有的一種泛歐洲的設計運動,並繼續影響了美國與亞洲的日本。
挾著彼時工業化之下各種新開發技術的優勢,新藝術得以打破以往傳統造型與材質的限制,在視覺造形上盡情伸展,就如同造物者賦予大自然的萬象型態,從植物昆蟲到風雲流水,無不展現渾然天成的流線感與自發成長的生命力。新藝術著眼於人類日常生活中各種物質文明所及領域的裝飾造形,舉凡在建築、室內裝飾、家具、繪畫、雕刻、版畫、海報印刷、書籍插畫以及玻璃、陶瓷、金屬與珠寶工藝等方面,皆多所發揮著墨;同時,新藝術的裝飾造形不再由王侯貴族所獨享,也融入普羅大眾的生活型態當中。
在如上所述的情況下,各個國家、各種文化民情、各類藝術範疇,皆各自發展了對此一風潮的演繹與表述,也各自有對此一風格的稱呼,例如在法國稱為「新藝術」、在德國稱為「青年風格」(Jugendstil)、在奧地利則演變為「分離派」(Secession)。其延伸範圍之龐然多元、交互影響之流轉錯綜、發展氣象之蓬勃盎然,其實,已巧合地由新藝術曲線蜿蜒、波紋層疊、藤蔓纏繞的典型紋樣具體而生動地形象化、視覺化了。
概括而言,新藝術運動風行的時間雖不長,但其上承英國美術工藝運動(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下啟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左連青年風格與分離派,右接象徵主義與寫實主義,可說處於近現代設計發展上的樞紐位置,也為歐洲裝飾造形的繁複之美作出一場巔峰式的總結。二十世紀20年代後,由裝飾藝術風格與青年風格再演變而成的現代主義,則由包浩斯(Bauhaus)現代設計運動執起大旗,標幟著另一個時代的來臨。
慕夏:巴黎新藝術登峰造極的巨匠
慕夏在1888年亦就是巴黎艾菲爾鐵塔建成的前一年抵達了巴黎,在巴黎蟄伏幾年後,1894年末以一張為法國歌劇名伶莎拉‧貝恩哈德(Sarah Bernhardt)量身訂作的〈吉絲夢妲〉(Gismonda)劇作海報,讓全巴黎為之驚豔。他以自身波西米亞的文化涵養,巧妙融合正蓄勢待發的新藝術風格運動,短短數年間即以「慕夏風格」(Le Style Mucha)為巴黎的新藝術領域開創出鮮明的代表形象,就如同赫赫有名的克林姆(Klimt)對於大眾而言幾乎等同於分離派一樣。慕夏筆下的美女秀髮如雲、年華如花,閃耀著幸福歡愉的夢幻光彩,吸引著世人對永恆絕美的神往與追尋,其精心打造的華麗一族所形塑的時尚意象與代言商品,也為當時所謂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作出最佳註解。新藝術風格在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達到極致的盛況。今日回顧歷史,雖然新藝術運動涵蓋範圍廣泛,名稱各異,但仍以法文的「新藝術」(Art Nouveau)為這一全球性風格運動最普遍的名稱,這應與慕夏風格當年在巴黎為新藝術所打下的半壁江山不無關係。
34歲在巴黎揚名世界的慕夏,歷經三十年波西米亞式的異國旅居生活後,50歲回到家鄉捷克,以堅強的愛國意志與驚人的創作毅力完成許多自我實現的創作,新藝術風格也隨著慕夏的歸鄉得以為美麗的布拉格再添春意。
慕夏1939年辭世後,隨著藝術潮流的複雜變遷與國際政局的劇烈動盪,其聲名與其創作就如璀璨的煙火秀一般,在現實中戲劇性地消聲匿跡,甚而被遺忘。慕夏長達五十年的創作生涯留下了可觀的作品,幸而未於戰亂中流離損毀,卻也尚待探索與瞭解。慕夏基金會長年藉由積極且具規模的展覽與出版,致力將他的作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增進世人對慕夏藝術遺產的理解,除了慕夏著名的「世紀末」(fin-de-siècle)頹廢情調海報與裝飾性創作,也包含其較不為人知的素描、油畫、粉彩畫、珠寶及攝影等,以揭示其既深且廣的創作視野。
慕夏的烏托邦:女神、文創、祖國
本次展覽名為《慕夏大展-新藝術‧烏托邦》,綜觀慕夏的藝術,可深刻感受到他以天人合一的觀點從天、地、人三方面為自己也為世人締造了精神的烏托邦:慕夏創造的女神夢境,表現了來自天上的愛與美;慕夏創造的商品設計,表現了來自人間的慾與戀;慕夏創造的祖國懷想,表現了來自土地的情與緣,人們從其作品中尋得了心靈的寄託。
高雄市立美術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展依循慕夏的生涯變遷與創作走向,概括為六大主題:巴黎發跡的波西米亞人、「慕夏風格」的創始者、享譽國際的名人藝術家、深具宗教情懷的慕夏、熱愛祖國的慕夏、具哲學家特質的藝術家。
I 巴黎發跡的波西米亞人
慕夏早期以插畫家的身分在巴黎工作,在一個聖誕夜臨危受命為法國歌劇女伶莎拉‧貝恩哈德(Sarah Bernhardt)設計新年演出的海報〈吉絲夢妲〉(Gismonda)而瞬間成名。被譽為「女神莎拉」(Divine Sarah)的莎拉‧貝恩哈德,在當時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國際巨星,而慕夏與莎拉的友誼與專業上的合作,讓慕夏在巴黎的藝術圈中佔有一席之地。
II 「慕夏風格」的創立
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正處新科技起飛、百姓生活日趨改善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而集聚大量商業財富的巴黎,提供了當時藝術家眾多設計廣告海報的契機。散置巴黎各處的佈告欄成了「街頭藝廊」,廣告海報成為當時視覺文化最顯著的要角。慕夏獨特鮮明的作品,被巴黎人取名為「慕夏風格」(Le Style Mucha),在1890年晚期大放異彩,慕夏特有的風格宣告了新廣告藝術時代的來臨,該風格後發展為一種深入大眾各個階層的視覺語言。
III 享譽國際的藝術家
隨著二十世紀初期的新藝術運動發展,慕夏在巴黎藝術圈內的名聲日益響亮;之後更因這股視覺藝術新潮流蔓延至其他國家,他儼然成為這股新興潮流的最佳代言人。慕夏在國際藝術界的顯著地位,反映於1900年參與巴黎萬國博覽會的眾多展出與設計方案。1904年,慕夏初次造訪美國的消息登上報紙頭條,紐約日報形容他為「世界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可見他已然是享譽國際的名人藝術家。
IV 深具宗教情懷的慕夏
十九世紀末期,不少歐洲藝術家與知識分子深受心靈主義的吸引,慕夏也不例外。他與當時著名的瑞典劇作家奧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來往甚密,也因此深受史特林堡的神祕哲學影響。慕夏同時涉足巴黎的神祕哲學同好圈,並於1898年加入巴黎共濟會,此後他未曾中斷鑽研共濟會的哲學思想。1923年返回家鄉後,成為捷克共濟會的的領導人。
〈天主經〉(Le Pater)乃慕夏對於《主禱文》的個人詮釋;畫作顯示慕夏使用人像的象徵手法,作為激勵鼓舞觀者的精神力量。
V 熱愛祖國的慕夏
慕夏終於在1910年返回家鄉。其實三十年前慕夏離開出生的伊凡尼切(Ivančice)時,就抱著崇高的願景,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藝術為家鄉做出一番貢獻。在返回家鄉之前的十年裡,慕夏早已積極準備施展他計畫已久的雄心壯志—約20幅巨型油畫的〈斯拉夫史詩〉。慕夏希望藉由這一系列描繪斯拉夫民族歷史的畫作,使斯拉夫同胞團結一致,並為斯拉夫國家的政治獨立努力。
VI 具哲學家特質的藝術家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而慕夏的願景也從斯拉夫民族的國家獨立向上提升至人道關懷,並窮其餘生致力於此課題。尤其在慕夏晚年,有感於逐漸逼近歐洲的戰爭威脅,他開始進行另一項創作工程,即三聯作的繪製(1936-1938):〈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智慧時代〉(Age of Wisdom)及〈大愛時代〉(Age of Love)。儘管這項創作因慕夏於1939年去世而中斷,但我們至今仍可從所留下的素描習作中體會慕夏的烏托邦精神:若人們能平衡發揮「理性、智慧及愛」的三大人性特質,便能達成人類發展進程與世界和平。本區作品展現對於世界的大愛與和平信念,可明顯看出其烏托邦哲人的思維。
《吉絲夢妲》海報 Poster for 'Gismonda'
P.L.M. 鐵路服務「摩納哥 – 蒙地卡羅」之海報 Poster for 'Monaco – Monte Carlo', P.L.M. railway services
《裝飾資料集》第50號圖版設計稿 Documents décoratifs drawing for Plate 50
百合聖母 Madonna of the Lilies
《風信子公主》海報 Poster for 'Princess Hyacinth'
母子—搖籃曲(慕夏為布拉格亥侯大廈之大廳繪製〈歌謠〉壁畫之習作) Mother and Child – Lullaby (study for the lunette 'The Song' for the Great Hall, Hlahol, Prague)
展覽預告│繁花夢露—張立曄的靈光樂園
2025.05.10 - 2025.08.17
美術館的一百種想像
2024.11.23 - 2026.03.01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 館藏選粹
2025.04.04 - 2026.05.03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