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系列出版
首頁
典藏與研究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share
基本資料
名稱:
藝術認證第53期
分類:
藝術認證
年代:
2020
內容
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文化研究已為國際顯學,南島語族範圍以台灣為北界,西抵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南美洲西側的復活節島,南到紐西蘭島。這些族群的人們,血液裡普遍流竄著藝術基因,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表現,更被視為一種台灣獨特的文化品牌,走上國際。隨著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步伐,許多台灣與其他南島語族原住民藝術家,走出自己的部落,進入都市生活、創作。這些藝術家歷經紅塵翻滾後,有的選擇續留都市吸納異文化的衝擊,有的返回原鄉部落探尋靈魂的泉源,也有人四處飄移,過著游牧般的藝術創作生涯。
記載中,最早的藝術家駐村創作活動始於1889年德國梅萊茵Worpswede社區,當時的駐村創辦人或許對文化藝術抱持著崇高的理想與精神,以其資源與熱情為藝術家營造一個不受干擾的創作環境。當今,全球各地林立各式各樣不同形式的駐村空間與機構,高美館自2006年起,即利用不同的資源邀請或提供藝術家申請駐館創作,見證了異文化衝擊下激發出來的創作力道,這些藝術家們,到了不同文化環境後,究竟如何思考創作的問題?
本期製作「城市的過客-全球化下的原住民當代藝術」專題,邀請紐西蘭獨立策展人Susan Cochrane、南島文化專業學者Karen Stevenson、紐西蘭Dowse Art Museum資深策展人Emma Bugden、高苑藝文中心主任李俊賢、女妖藝廊負責人暨藝評家李韻儀、高美館副研究員曾媚珍、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曾佩貞、旅法藝術工作者張凱鈞等人回顧、探討相關議題與活動。
20世紀才華洋溢享譽國際之西洋美術巨匠米羅(Miro,1893~1983),以自成體系的符碼向世人展現他心中的天地,饒富童趣與詩意的作品,深烙世人生命記憶中。華裔旅美藝術家張宏圖,以其生活經驗與中國藝術精華為心靈素材,融入西方藝術思潮與創作形式技法,將東、西方相異的藝術況味巧妙媒合,轉化為個人精采的藝術創作。上述兩位藝術家的展覽刻正於高美館展出,展覽迴響專欄由詩人畫家離畢華與讀者分享,解讀米羅作品的詩性美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蔡佩桂,剖析張宏圖的藝術旅程與創作引人入勝之處。
期盼本期內容有助提供讀者汲取多元藝術養分,開啟心中丘壑。
相關檔案
藝術認證第53期目錄
王有邦〈母儀慈範─比雅紐生命的至上榮耀〉
李韻儀〈行走在邊界,讓自己成為十字路口─伊命‧瑪法琉的被拿‧拿走再現藝術
Susan Cochrane〈藝術家駐村與文化交流〉
蔡佩桂〈內部之美─展覽《在路上─張宏圖的藝術旅程》
張凱鈞〈從森林開始─藝術家安聖惠與撒部‧噶照洛宏汀駐村紀實〉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