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與社會接軌之典藏品活用新思維

典藏組

從實體管理到數位資料應用

「數位化」時代之來臨,帶給人類社會在技術、生活、文化或經濟上的衝擊既全面又深刻。對於博物館界而言,傳統的「典藏」觀念,總與「珍藏」、「寶庫」等詞與意密切連結,集中於保存維護之重責,以物件本身為藏品管理之唯一重點。然而隨著時代演進,受高規格保存條件深藏於典藏庫房之典藏品,被賦予了更多元且深廣的任務與使命,在「數位化」的技術發展協助下,不僅藏品管理的作業方面,更詳實無誤且具效率,藏品的運用上更因數位化的「分身」之存在,而能輕易跨越時空限制,多元且跨域地連結並提供查詢與應用。有句話說「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一語道出當今的典藏觀念,是讓典藏品得以走出庫房與社會產生連結,充份發掘典藏品更正面且積極之功能。

過去所言「典藏是博物館的心臟」,主要為強調典藏功能對於全館之基礎性,有了強而有力的根基,足以提供全館強勁之能量,據此往四面八方運作發揮,可達高效能之成長。現今的「典藏」仍是美術館重要的資源,但意義上更為多元,內容上亦擴張至相關的所有文獻檔案等資料,亦即從實體到數位典藏均囊括,而典藏組之職責更從物件之管理擴大至資料管理,精神上則從管理而延伸至活化與運用,主動納入豐富之相關資料建檔,創造更多與民眾接軌的路徑,這是當今之美術館從業人員所需具有之新思維。

主題聚焦之購藏

在高美館邁入二十的2014年,彙集20年來的典藏品結集成《高美館20年典藏》一書,猶記得剛建館之初始,曾以經緯之羅織為兢兢業業蒐羅典藏品之依循方法,因典藏需從無到有逐漸累聚,故設定典藏政策之後,便朝既定大方向群策群力。接近20年之際更駐足再重新檢視,邀請典藏委員就此討論,回顧與展望並依現況與實際所需調整步伐,務必在經費更形拮据之際,卻能更精準提升典藏之質量。2012年重新聚焦典藏方向於東方媒材之創新表現、影像創作(攝影、數位、裝置、錄像)、女性藝術及原住民藝術,順應時勢考量與空間特性,藉此確立典藏特色以累聚更豐碩的典藏成果。

在購藏的部份,2014年關於女性議題本館有全面性的規畫,包括年度女性藝術研究案對於女性藝術的發展脈絡深度研究,還有女性展《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的規畫,讓相關精彩作品直接呈現在大眾面前,本館有關女性議題的典藏作品除藉此展覽機會納入規畫參展,在年度藝術品蒐購的執行計畫,更依原先典藏方向的軸線重新檢視並找尋重要作品,尋求典藏之可能。本年度共購藏13件不同世代與媒材表現的女性藝術家作品:黃潤色、陳幸婉、黃文英、楊偉林、郭娟秋、嚴明惠、侯淑姿、安聖惠、羅睿琳,表現形式與內涵均極為特出,其中大部份為本館尚未典藏其作品者,藉此次收藏讓女性藝術發展之脈絡典藏更為豐富而完整。此次收藏的纖維藝術作品讓人印象深刻,黃文英以電腦結合最傳統的手工織布,加上非傳統材料(100%金屬線)的使用,最後以雕塑的形式呈現;楊偉林以縫、織及鈎的手法呈現線條與線的糾結纏繞,以串織伴隨著藝術家對生命中的回憶與慾望。平面創作包括繪畫類及影像表現的作品,對內探尋抽象而精神性的內心世界,也藉表現性的影像及色彩對社會的現象發聲。

讓數字說話:捐贈成果豐碩

讓數字說話,隨著數量累聚,各相關比例同時陳述著某些現象。2014年底典藏品共計4,603件,其中購藏1,872件與捐贈1,791件的數量幾乎相當;若以其價值來看,捐贈總值至目前高達6億8,437萬8,693元,已超過購藏總值,相關成果的確不容忽視。若以單年度2014年來看,年度入藏件數為128件,其中捐贈作品高達92件捐贈總價值為1億4,066萬3,280元,是年度典藏經費的20倍。此數據有效反應了本館除了運用有限的典藏費用購藏重要藝術品之外,鼓勵捐贈以豐富典藏,始終是重要且積極進行的執行目標。92件受贈之藝術品,分別來自22位藝術家、藝術家家屬及收藏家的無私熱忱。此次最大宗的藝術品捐贈案來自已故極簡大師林壽宇先生遺孀嚴筱良女士,本館曾於2010年規畫《一即一切-林壽宇50年創作展》向國人完整介紹旅居國外多年,橫跨中西且跨領域的現代主義巨匠林壽宇,此為藝術家在其故鄉台灣舉辦首次且唯一的完整回顧展。藝術家於2011年不幸仙逝後,嚴女士將市值破億的大批作品捐贈給本館,其意義十分重大。本館為感念藝術家家屬之無私大愛,也即將於藝術家逝世滿三年之時間點,以此批捐贈作品為主規畫於館內展出,旨在再次將林壽宇的作品展現世人眼前,感受大師遺愛,見證藝術永垂不朽之價值。對於藝術品捐贈的深遠意義,也希望讓大眾直接面對作品深刻體會。另外還有幾批與館內規畫研究展有關的捐贈案,均讓重量級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於展出後,永留館內成為其藝術成就的有力實證。包括廖修平、張宏圖、虞曾富美、許淑真等。另感謝前輩藝術家林玉山家屬及中青輩藝術家或家屬的厚愛,包括李賢文、梅丁衍、紀嘉華、耿晧剛、劉世芬等,多方展現藝術的豐富層次。

量身訂作的保存及修護

藝術品實體之管理及維護,屬於本組之核心工作之一。藝術品材質之多元化,造成傳統的藝術類別日益複雜,綜合媒材及多組件組合之作品數量激增。近年收藏如結合影像音樂及機械連動裝置的吳天章作品〈難忘的愛人〉,梅丁衍的超大型裝置作品等,因為許多此類作品具特色及代表性,館內展覽及外借機率高,故無論在收藏上或未來包裝運輸的考量上都要特別研究,務必在安全性及便利性均衡考慮,並忠實於藝術家的原創性。另外,影像類作品常同時以不同形式存檔及備份,另有附特殊播放等設備者,為確保每件作品之完整收藏,目前以PP保護盒為每組件規劃妥適之存放位置,針對許多獨特性作品之收藏,「量身訂作」是最佳思考途徑。修復的部份,今年以兩件狀況急需處理的油畫作品委外修復,包括已故高雄前輩藝術家邱潤銀捐贈作品〈盼〉,延續去年度媒材加固後作品之畫布托裱、更換內框與畫面全色等穩定性修護處理。另亦加固處理陳正雄〈舊樓〉作品顏料層媒材以維護畫面完整。

網絡式多元運用

實體管理之外,數位典藏系統適時增修以利管理與查詢運用,建置網際網絡資源分享平台。典藏品相關內容均及時於數位典藏網頁呈現,圖文基本資料外加上賞析內容,成為重要的美術史研究素材,便利廣大群眾可隨時查詢圖檔及文字資料,達到推廣教育及相關主題研究之目的。2014年度已納入近年相關公共藝術案之藝術家及作品資料,並將外借展出狀況呈現於數位典藏讀者端供查詢參考,提供有興趣之民眾參觀欣賞之最新訊息,其它之典藏品運用以館內外的外借及圖檔外借為主,及不定期的典藏展規畫。館內每年依主題主動規畫典藏展向大眾展示原作、搭配教育推廣活動以拓廣民眾參與;館外借展或規畫海外展時亦盡量納入運用。2014年度借展案共26案,展覽地點遍佈北中南各重要美術館,館際間的交流具專業而正面的加乘效果。本館典藏之前輩藝術家陳澄波作品此次參與《2014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作品遠赴上海參展,意義重大。圖檔外借的部份有逐年遞增之趨勢,主要借用於館內外各式文教出版品使用,本年度共59案。館內刊物每期闢專欄介紹典藏新作,讓讀者可進一步了解作品內涵。微電影及《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等展以詩樂再創作,均讓人耳目一新,賦予典藏品跨領域之新意。2014年為本館建館20年特別編印之《高美館20年典藏》,彙集典藏之成果,以資料庫及專文分析介紹,期將所有成果分享大眾。

公共藝術計畫獲獎肯定

「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經本市文化局推薦報名文化部主辦之2014第4屆公共藝術獎,從581件參加之作品中,同時進入兩獎項之最終入圍名單:分別為「卓越獎」(4名入圍)及「教育推廣獎」(5名入圍)。2014年11月5日由文化部揭曉得獎名單並召開頒獎典禮,本館榮獲「最佳教育推廣獎」。
本館身為公務機構,於規畫本公共藝術計畫當下,深自期許破除公共藝術基金常未被妥善運用之憾,欲以開創性之作為,擔負起示範性作用。本館在有限的法規範圍內,發揮廣無邊際的想像力,並落實於豐富多元形態作品之執行。計畫中「委託創作」及「邀請比件」並行,超越時空限制,脫離固定基地範圍。既兼具臨時性與永久性,藝術性與實用性亦同時並存。廣泛使用美術館之多元推廣模式,藉展覽、推廣活動等延展計畫能量,全方位推廣並長期帶狀延伸。同時亦增進社群之互動,縫合新舊社區,強化城市之公共性。透過本計畫之執行,以嶄新思維拓展公共藝術之可能,積極而全面地回應公共藝術政策之施行。

高雄市一向以最大的能量支持藝文活動,接續上述公共藝術計畫,2013年底開始執行「當美術館走入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此案為高雄市對在地藝文界關注的重要指標案例,運用公共藝術基金,甄選高雄出生或在高雄活動之藝術家的作品,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的分館中呈現,達到藝術作品公共性的實踐,服務高雄市民。本案透過美術館的典藏審查機制,一方面確保本案所遴選作品的品質,另一方面也兼顧藝術的普遍性及親民性,與在地文脈連結,希望藉由本案,達到公民美學教育的目標,並給長年在高雄努力的藝術家予正面的肯定。透過美術品分別展示於各地圖書館之方式,讓美術館得以藝術品走入圖書館,使多元類型的公共藝術作品親近民眾。本案共購入249件藝術家作品,第一階段於31分館展示119件作品,並配合於各分館辦理4場民眾參與活動。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