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六月,對於高美館而言是分外特殊的月份。因為,高美館就是在六月份誕生的孩子。1994年6月12日,它在市民朋友的引頸期盼之下終於落成、對外開放,這是南台灣首次擁有一座公立美術館,意義重大。乘載著眾人的期待並作為城市的驕傲,它肩負著社會大眾藝術教育的責任,深深地扎下根,轉瞬之間已走過了26個年頭,超越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此刻26歲的高美館正要迎來開館以來最大規模的空間升級改造計畫「蛻變.新生」,並於六月份開始啟動「修館不休館」模式──館舍整修但服務不休止。修館期間,親子觀眾最愛的兒童美術館仍照常對外營運,美術館本館也將陸續推出主題多元的企畫活動,持續提供優質的藝文服務。

 

因為「修館不休館」模式的啟動,並同時考量到肺炎疫情及大眾健康,今年高美館26週年館慶特別以線上系列活動的方式進行,並於6月12日至7月12日一整個月的時間,和大家共同分享高美館的成長點滴以及正在經歷的蛻變,一起迎接26歲高美館的新生。

 

 

高美館的前世今生

這是高美館典藏作品──藝術家黃澍民於1972年創作的攝影作品「蓮池垂柳掩半屏」。

 

作品取景於高雄市左營區知名的觀光勝地蓮池潭,由垂柳為框,襯托出潭水及涼亭攬勝美景。穿透空氣之後,可以看見當時斜倚一側的半屏山以優雅而清楚的線條完整地嶄露眼前,其外形不但很像被斧頭削去一半,遠遠看去,也像展開的屏風旗幟。時至今日,半屏山在石灰岩長年開採之下,樣貌已經與當年大不相同,但它自清代而有的「鳳山八景」美名仍延續至今。

 

 

 (圖片提供:陳柏森建築師)
 (圖片提供:陳柏森建築師)

                  (圖片提供:陳柏森建築師)

 

 

 

為什麼講到高美館,要特別提到半屏山呢?

 

高美館誕生之前,館址已落定在內惟埤地區。在內惟埤還是一片空曠荒蕪的景象之下,應該要如何定位、設計與建設這座對於高雄舉足輕重的新美術館呢?當時設計高美館館體建築的陳柏森與盧友義建築師以內惟埤為中心擘劃,將館址腹地2公里內可以望見的重要景點與地貌包含進來,串起了七O年代高雄山河之間的想像,為高美館館舍的建築方向與設計概念打下基礎。

 

其中,內惟埤西邊望去為壽山,北邊則為著名的半屏山、蓮池潭,日後落成的高美館將與這些鄰近的地貌、景點相互連結、息息相關。因此,建築師設計時特別採用了半屏山──傾斜的台地狀孤丘單面山──當時特有的山脈形狀,斜線上往一邊突起的的尖角尤其引人注目。

 

從當年的設計圖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高美館獨特的大片斜屋頂,即是從半屏山的形狀轉化而來。搭配採光玻璃,頂樓展覽室做為這條半屏山線的頂端,是第一個將陽光迎進館內的地方。而片片連結起來的採光玻璃,順著和緩的斜線一一展開,讓高美館宏偉挑高的雕塑大廳整個明亮起來,充滿南台灣特有的禮物──溫暖的陽光。

 

 

下次當你來到高美館生態園區,不妨觀察一下高美館的建築外觀,找一找那個有著高美館前世印記的屋頂,這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高美館,也是高美館誕生的重要歷史。

 

近年高美館在戶外廣場、人工湖區已逐步重新改造完成,並在今年下半年進行空間升級改造計畫,包含展覽室以及公共服務空間、相關設施都將進行整修,為觀眾營造更友善、親切與舒適的館舍空間。聽完了高美館前世今生的故事,請和我們一起期待明(2021)年的重新開館、蛻變.新生後的高美館!

 

 

高美館26週年館慶友館館長祝賀

臺北市立美術館林平館長、國立臺灣美術館林志明館長、台北當代藝術館駱麗真館長以及臺南市美術館潘襎館長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