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瑪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雕塑系畢業。長期關注性別、歷史與環境的課題,作品曾於台北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福崗亞洲三年展等展出。於201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近年持續關注生態環境議題,並以藝術做為人文與自然的中介,展現藝術形態的多樣可能與藝術家的豐沛能量。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執行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發 行 人:李玉玲 執行監督:羅潔尹 策劃執行:柏楞‧巴瓦瓦隆 影像製作:玩美點子影視廣告導 演:李訓© 2020 文化部&高雄市立美術館
伊誕‧巴瓦瓦隆│排灣族藝術家藝術創作包含詩、散文、繪畫、版畫、雕刻、廣告設計、裝置藝術、攝影及影像紀錄等多元媒材,創作風格富有詩意及想像力,靈感來自原鄉大地純真,呈現出他記憶中原住民的古樸和神秘的色彩。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執行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發 行 人:李玉玲執行監督:羅潔尹策劃執行:柏楞‧巴瓦瓦隆影像製作:伏地影像拍攝有限公司 導演:黃繼賢
2018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館介年度影片
●導演:邱勤庭●完整公播版影片:NTD1800(公播版請洽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07-5550331)------高美館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系列以光織界-徐永旭的藝術世界The Audio-Visual Archives of Contemporary Artists in KMFAHsu Yunghsu:A World Made Light------出品人│李玉玲執行監督│羅潔尹製作協調│徐永旭、羅潔尹、蔡沐恩人物訪談│徐永旭、張溫惠、李玉玲、陳家毅導演│邱勤庭攝影|邱勤庭、溫朝鈞、曾信堯、林怡柔剪接│邱勤庭、三森彩子小提琴│李肇修鋼琴|潘祖欣錄音|黃忠正資料照片提供│徐永旭藝術工作室片長:29分鐘@高雄市立美術館「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2019
2019年國際貨櫃藝術節,將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園區展出,這次一共12組貨櫃進駐創作,並特別邀請撒古流老師擔任這次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在各組藝術家進駐創作開始,撒古流老師進行了「迎神」祈福儀式,期許創作的藝術家、觀展的朋友們都能平安,活動一切順利。-----●伏地影像工作室,導演/黃繼賢-----●活動日期:2019/12/7(六)─2020/2/9(日)●展出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8:00‧夜間照明至21:30●展出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園區●開幕暨音樂會:2019.12.7 18:00指導單位: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協辦單位: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贊助單位:大觀視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誠美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指定飯店:哲園學產文教會館-----●201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活動FB: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InternationalContainerArtFestival/?__xts__●相關活動也請參閱高雄市立美術館官網:https://www.kmfa.gov.tw/Exhibition.aspx#03
「以光織界:徐永旭的藝術世界」展覽展覽日期:2019.10.06 - 2020.03.15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4-105展覽室開幕論壇日期時間:108年10月6日下午3:00-4:30論壇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雕塑大廳主持人:李玉玲館長(策展人)與談人:陳家毅 (策展人、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胡永芬 (獨立策展人、視覺藝術聯盟榮譽理事長)徐永旭 (展出藝術家)
●關於展覽與論壇《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為策展人黃孫權與藝術家侯淑姿繼2010年高美館的創作論壇《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後再次合作,將藝術家多年深入高雄左營與鳳山眷村調查研究與創作的總結,架構成三部曲的展覽主軸。藝術家透過攝影記錄、訪談調查、行動介入,在社會性空間裡生產藝術。藉由策展人稱之為「雙眸」風格的正負影像並置、主客觀點並陳的表現手法,作品呈現了在「眷改條例」下幾經波折動盪的離散滄桑,以及藝術家與眷村居民在對話中所交疊出的當代史詩。自2013年《我們在此相遇》、2015年《長日將盡》,到新近完成的《鄉關何處》系列,此三部曲系列作品映照出眷村的不同命運 — 人物全非的、房舍依舊但人回不去的、仍奮力存活的家園。●展覽自2017年7月1日起至2017年9月17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4樓展覽室展出,7月8日下午2:00於展覽現場由李玉玲館長主持開幕式,並續於下午3:00-4:30舉行「論壇你我他」座談,由策展人黃孫權擔任引言人,邀請藝術家侯淑姿、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王雅倫、作家暨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與談。●發言順序: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策展人黃孫權老師藝術家侯淑姿老師與談學者林志明老師與談學者陳芳明老師與談學者王雅倫老師交流回饋:江鶩先生 崇實新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韓斌先生 海軍退役少將胡復興先生 海軍退役少校劉曉明女士 原黃埔新村眷戶,記者鄧伯宸先生 原黃埔新村眷戶,翻譯家●創作論壇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展覽日期:2017年7月1日至9月17日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1-403展覽室、多目的室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泛‧南‧島:原民性與當代藝術」國際論壇暨策展工作坊Pan-Austronesian: Indigeneity and Contemporary Art Symposium and Curatorial Workshop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論壇期程: 2019年6月4日(二)會場:高雄市立美術館地下一樓演講廳---●策展工作坊Curatorial Workshop主持人:徐文瑞/ 獨立策展人與談人:李韻儀/ 2018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策展人蘇素敏/ 2018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 策展人林怡華/ 2018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劃 策展人這個工作坊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在於:部落需要當代藝術嗎?如果,在原住民的語彙中,並不存在所謂的「藝術」,那麼,我們為何需要透過所謂「當代藝術」的途徑,甚至是以有系統的策展活動,進入原住民的社群中呢?因此,本論壇邀請東海岸三個大型藝術活動的策展人,從他∕她們各自不同的策展實踐中,理解當代藝術與原住民社群和議題的關係。---●論壇整體簡介:海洋,是隔絕陸地的障礙?還是連結土地的方法?當南島語族搭乘舷外支架獨木舟,航向更廣大的世界時,流動與遷徙便成為南島文化的特質之一。因應高美館自2006年以來展開的南島當代藝術計畫,在這個「南方」議題獲得更多關注、原住民當代藝術風潮正盛的時刻,我們正在思考如何透過「南方」與「島嶼」研究的角度擴大「南島」這個議題的討論,並重新省思在這一路的航行中,有那些是在研究與策展版圖上失落的片段。在展覽製作上,高美館除了在即將來臨的2019年貨櫃藝術節以南島文化為主軸,也計畫在2020年推出一檔《泛‧南‧島當代藝術祭》,尋找某些策展方法,對南島當代藝術進行反思,無論是對於其當代性為何的思考,或是做為一個機構應當迎接的任務。我們也希望能從「原民性」這樣一個超越國境的語彙,去了解在這個以海洋連結島嶼的文化中,隨著時代遞嬗,擁有哪些更寬廣的可能性?如何透過南島當代藝術的語彙,看見其中更多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甚至,「原民性」是否可以作為一種重新閱讀人類生存空間的美學思考方法,進而抵抗全球的共通問題?
「泛‧南‧島:原民性與當代藝術」國際論壇暨策展工作坊Pan-Austronesian: Indigeneity and Contemporary Art Symposium and Curatorial Workshop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論壇期程: 2019年6月4日(二)會場:高雄市立美術館地下一樓演講廳---●焦點論壇三、「原民性」作為方法?Indigeneity: An Aesthetic Approach for the Future of Human Beings?主持人:林徐達/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主任與談人:高俊宏/藝術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Cosmin Costinas (康喆明)/ 香港Para-Site藝術中心總監當「人類世」作為當代藝術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門關鍵詞,這也反映了如何摒棄人類至上主義,去思考人、環境和各種物種之間不平等的關係,是當前人類共同面對的迫切問題。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進行全球佈局,對自然進行大範圍的介入,以掠奪資本,重塑人類的生活型態的狀況下,這讓「自然」與」「資本」難以分割,無法以二元對立的方式理解。因此,我們需要更新的視野,去了解甚至解決當前的困境。「原民性」作為一個超越國族界線的語彙,往往以口傳和歌謠作為歷史形式,以泛靈的信仰與萬物溝通,重視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或維護自決權的抗爭精神。因此,在當代全球居民都共同面對的劣勢,我們思考著,「原民性」是否可以作為某種美學思考方法,透過當代藝術的路徑,看見更多隱含其中的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以重新閱讀人類的生存空間?---●論壇整體簡介:海洋,是隔絕陸地的障礙?還是連結土地的方法?當南島語族搭乘舷外支架獨木舟,航向更廣大的世界時,流動與遷徙便成為南島文化的特質之一。因應高美館自2006年以來展開的南島當代藝術計畫,在這個「南方」議題獲得更多關注、原住民當代藝術風潮正盛的時刻,我們正在思考如何透過「南方」與「島嶼」研究的角度擴大「南島」這個議題的討論,並重新省思在這一路的航行中,有那些是在研究與策展版圖上失落的片段。在展覽製作上,高美館除了在即將來臨的2019年貨櫃藝術節以南島文化為主軸,也計畫在2020年推出一檔《泛‧南‧島當代藝術祭》,尋找某些策展方法,對南島當代藝術進行反思,無論是對於其當代性為何的思考,或是做為一個機構應當迎接的任務。我們也希望能從「原民性」這樣一個超越國境的語彙,去了解在這個以海洋連結島嶼的文化中,隨著時代遞嬗,擁有哪些更寬廣的可能性?如何透過南島當代藝術的語彙,看見其中更多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甚至,「原民性」是否可以作為一種重新閱讀人類生存空間的美學思考方法,進而抵抗全球的共通問題?
「泛‧南‧島:原民性與當代藝術」國際論壇暨策展工作坊Pan-Austronesian: Indigeneity and Contemporary Art Symposium and Curatorial Workshop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論壇期程: 2019年6月4日(二)會場:高雄市立美術館地下一樓演講廳---●焦點論壇二、藝術機構的挑戰與任務The Challenge and Commitment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主持人:王長華/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與談人:Reuben Friend/ 紐西蘭帕特迦藝術博物館館長曾媚珍/ 高雄市立美術館資深研究員高美館發展南島當代藝術計畫的出發點之一,在於思考如何將藝術資源挹注在少受關注的第一線原民族群,同時是有意識地,跳脫過往原住民文化作為博物館櫥窗中被過度符號化、標籤化的文物,而能回歸原住民的當代生活,了解創造性在其中發展的樣貌。在十餘年來共同的經營下,「原住民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連結,不僅止是部落中製作原始工藝的「巧手之人」(pulima),土地正義、自然環境、族群歷史、傳統價值、文化衝突等種種面向,亦是創造力的養分,甚至透過藝術語言的轉化,成為超越族群與地理界線的公共議題。在論壇二中,我們試圖了解的是毛利與太平洋藝術與藝術家如何形塑機構的樣貌,與一間美術館在「南島文化」之海一路航行的取與捨、得與失,或是一間史前文化博物館,如何從層層累積的人類學研究中,考掘出培育當代藝術的沃土。這些不同型態的文化機構,又該是如何透過多元的視野,與隨著社會脈動變遷的原住民文化聲息相聞,並重新省思自己的新任務?---●論壇整體簡介:海洋,是隔絕陸地的障礙?還是連結土地的方法?當南島語族搭乘舷外支架獨木舟,航向更廣大的世界時,流動與遷徙便成為南島文化的特質之一。因應高美館自2006年以來展開的南島當代藝術計畫,在這個「南方」議題獲得更多關注、原住民當代藝術風潮正盛的時刻,我們正在思考如何透過「南方」與「島嶼」研究的角度擴大「南島」這個議題的討論,並重新省思在這一路的航行中,有那些是在研究與策展版圖上失落的片段。在展覽製作上,高美館除了在即將來臨的2019年貨櫃藝術節以南島文化為主軸,也計畫在2020年推出一檔《泛‧南‧島當代藝術祭》,尋找某些策展方法,對南島當代藝術進行反思,無論是對於其當代性為何的思考,或是做為一個機構應當迎接的任務。我們也希望能從「原民性」這樣一個超越國境的語彙,去了解在這個以海洋連結島嶼的文化中,隨著時代遞嬗,擁有哪些更寬廣的可能性?如何透過南島當代藝術的語彙,看見其中更多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甚至,「原民性」是否可以作為一種重新閱讀人類生存空間的美學思考方法,進而抵抗全球的共通問題?